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0例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均行HPV-DNA检测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和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130例ASCUS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炎症87例(66.92%),CIN以上43例(33.08%),其中,CINⅠ11例(8.46%),CINⅡ17例(13.08%),CINⅢ10例(7.69%),鳞癌5例(3.85%)。其中,经HPV-DNA检测阳性者为52例,其中CINI以上共31例(59.62%);HPV-DNA检测阴性者为78例,其中CINI以上共12例(15.38%)。两组CI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34例,其中CINⅡ及以上者为32例(94.12%),而CINⅠ及以下者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仅4例(36.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是进行CIN筛查的有效手段,对及早发现宫颈及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与预防。方法对于通过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之后,明确为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患者再次实施阴道镜评估或镜下多点活检,再对活检组织进行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将临床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45例ASCUS患者中,通过宫颈活检发现炎症有75例(51.7%),CINⅠ35例(24.1%),CINⅡ15例(10.3%),CINⅢ10例(6.9%),原位癌5例(3.4%),浸润癌5例(3.4%)。结论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中,宫颈上皮内瘤占很大比例,且其具有转变为宫颈癌的可能性,故需要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进行高度重视,实施阴道镜下活检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本院2010—2013年的收治的116例ASCUS的患者进行HPV检测,并且采用宫颈细胞学对感染类型进行诊断。结果①阴道镜活检结果中,宫颈鳞癌3例,宫颈湿疣及CINⅠ共36例,宫颈炎症65例,CINⅡ~Ⅲ12例。②HPV-DNA检测结果显示,54例患者呈现HPV阳性,高危型37例;HPV阴性62例。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患者,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炎症、宫颈湿疣、CINⅠ、CINⅡ~II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分型检测结果中,HPV低危型感染者与高危型HPV感染者宫颈湿疣、CINⅠ和宫颈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炎症和CINⅡ~Ⅲ病变检出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V检测是ASCUS患者分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100例有接触性出血等临床可疑症状的CIN患者分别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然后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6例患者行病理组织血诊断后确诊93例患者异常,其中CINⅠ38例、CINⅡ26例、CINⅢ10例、HPV感染伴部分CIN改变16例、微小浸润癌3例。阴道镜检查结果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其诊断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诊断符合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联合使用,镜下定位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既避免常规四点活检的盲目性,又能减少各自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们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宫颈癌标本中Brn-3a 和MDM-2 的表达,同时行64SCTCA 检查,旨在了解两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病理科明确诊断的石蜡片共55例.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因患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10例(对照组),CINI 组10例、CINⅡ组10例、CIN Ⅲ组(CIN Ⅲ及原位癌)10例、SCC 组(鳞状细胞癌)15例.CINⅢ组和SCC 组依据2000年的FIGO 分期标准,分为0期组9例、I期组6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2例、无Ⅳ期;SCC组按照组织学细胞分化程度分为:I级8例(高分化组)、Ⅱ级5例及Ⅲ级2例(中低分化组).所选研究对象同时行64SCTCA 检查,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门诊通过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32例患者,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和随访效果以及最终的疗效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后经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正常的达到98.84%左右,均无复发现象。结论目前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该方法治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3893例自愿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538例患者,对比观察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4.01%(452/538),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6.06%(463/538),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538/538),结果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筛查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表现。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取超声检查方法并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50例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块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中,病理显示34例(68.0%)为恶性病变,16例(32.0%)为非恶性病变。超声显示36例(72.0%)具有片状低回声表现,为1级;11例(22.0%)具有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为2级;3例(6.0%)具有微钙化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表现,为3级。结论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较低的特异度,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非肿块病变进行辨别,确有需要时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法库县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联合HPV检测。统计阴道镜检测、HPV检测、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阳性和阴性例数,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一致性程度;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阴道镜检测、HPV检测以及阴道镜联合HPV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其中阴道镜联合HPV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最高Kappa系数(K)=0.945;阴道镜联合HPV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阴道镜检测、HPV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筛查更加精准,漏诊率较低,对癌变前患者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诊断价值早已肯定。近年来,通过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上皮移行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观察研究,使阴道镜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本人对我院半年来100例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髓活组织检查在转移性癌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8例转移性癌患者骨髓病理学改变及特点,分析骨髓活检结果与骨转移癌临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转移性癌常以贫血和骨痛为首发表现,骨髓切片可见癌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条索状或巢状排列,且浸润程度与原发肿瘤无关;而骨髓涂片中基质常有纤维组织增生、骨小梁破坏。切片与涂片对转移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6%,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临床不明原因贫血、骨痛的患者,建议进行骨髓活检,骨髓活检对诊断骨髓转移性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进行穿刺活检。将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分析,研究组织病理诊断,观察穿刺活检成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取材成功有58例,成功率为96.7%,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为50例诊断率为83.3%,细胞学诊断确定为阳性40例,诊断率为66.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进行穿刺活检对于肺部肿块和周围性病灶能够很好的定位,准确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结肠镜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率。方法本组资料源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58例大肠癌患者。所有受检者均在电子结肠镜下观察,对有溃疡、肿块、糜烂、狭窄等肿瘤病灶部位取活检行病理诊断,明确组织类型。结果 58例大肠癌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腹痛15例,肉眼血便10例,腹泻3例,腹部包块2例,贫血1例;所有患者粪便潜血实验阳性46例;直肠39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10例;溃疡型22例,肿块型27例,浸润型9例;腺癌56例,黏液腺癌2例。结论兴山县大肠癌肠镜检出率相对较高,发病部位以直肠为主,本地区应大力开展大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细针穿刺活检术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住院诊治的85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细针穿刺活检术,随机分为细针穿刺活检组与非细针穿刺活检组,其中穿刺活检组45例,非穿刺活检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术后回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及远期预后。结果通过术后回访结果,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直径及病理类型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细针穿刺活检组的患者中,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甲状腺癌并与术后病理符合的阳性率为66.67%(30/45),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穿刺阳性率最高(100%)。结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应用细针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因CINI~CINⅢ行LEEP术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平均为(12±5)ml;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率89.7%(113/126),术后病理结果较术前病理结果升级10.3%(13/126),降级34.9%(44/126),CIN的治愈率为98.4%(124/126),病变持续存在1.6%(2/126),复发率2.4%(3/126)。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对宫颈病变有进一步诊断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恶性率为44.55%,良性率为55.45%,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率为29.09%,良性率为70.9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10%、65.63%、64.55%,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93.75%、9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对良性、恶性结节进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10例肺部块状阴影诊断不明者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着重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操作方法及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通过操作中的临床护理,保障了检测的顺利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明确诊断率达99.1%,并发症发生率为2.7%。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安全、简便、诊断快速准确、适应证广、禁忌证少、阳性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胃解毒汤治疗食道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食道癌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加紫杉醇(TXL)联合洛铂(LBP)化疗,即TP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解毒汤。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13%和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为主,可耐受,其中试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和胃解毒汤在食道癌患者综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减轻了不良反应,对治疗食道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石症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症患者,对比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检查结果,观察两种方法对胆石症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CT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73.58%和75.4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6.23%和95.08%,其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诊断胆石症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宫颈息肉摘除术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术后复发进行比较,阐述宫颈息肉用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对212例确诊宫颈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盲摘法摘除与宫腔镜切除术式。结果用盲摘法摘除1年后的复发率38.1%,用宫腔镜切除1年后的复发率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腔镜能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息肉,诊断率大大提高。结论宫腔镜在宫颈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较大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