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包括:在2011年6月底之前增加购买6000亿美元较长期美国国债,每月约750亿美元;维持现有的机构债回收本金再投资政府债的政策,每月约350亿美元;定期评估购买计划的进度和规模,根据经济复苏的情况,在必要时进行调整。美联储在声明中继续维持了“联邦基金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超低水平”的措辞,四次强调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
市场所期待的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没有如期到来,而是看到了联储挥动起了另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扭曲操作。按照美联储的最新方案,在2012年6月以前,联储将抛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短期国债,相应地增持6—30年的等量长期国债。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21,(3):88-88
脱欧后英国申请加入"亚太朋友圈"2月1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CPTPP于2018年底生效以来第一个申请加入的新国家,如果成功,将成为该贸易俱乐部中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澳洲联储维稳利率,宣布扩大QE2月2日,澳洲联储发布利率决议,隔夜现金利率和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均维持在0.1%,并宣布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购买1000亿美元的债券。  相似文献   

4.
丁芊 《西安金融》2011,(8):40-41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为在维持0-0.25%利率水平条件下,从当日起至2011年6月份前,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总购买量为6000亿美元。此举意在降低长期利率,提高通胀预期,降低失业率,促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本文主要分析QE2对美国的作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对冲流动性角度分析中国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涛 《中国金融家》2011,(11):139-141
今年6月末,美联储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政府债券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宣告结束,为了确保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在8月决定维持现行的零利率政策到2013年年中,9月决定实施“扭曲操作”。虽然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环比折年率增幅高达2.5%,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15,(4):106
美联储美元升值新兴市场再遇"联储恐慌"3月4日,联储正越来越接近收紧货币政策的时点,市场普遍预计联储最早2015年6月开始加息。从历史来看,联储进入紧缩周期和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往往意味着麻烦,甚至是灾难,比如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危机。欧洲央行开启QE已买入德国国债3月5日,欧洲央行公布了QE计划运作细节,根据该计划进行的债券购买活动将从3月9日开始,每个月的购买规模为600亿欧元。欧洲央行将以负收益率购买债券,只要收益率在购买时不低于该行的存款利率即可。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美国为迅速摆脱危机,在美联储的操作下,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直至接近于0,随后又动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通过演讲、政策声明和承诺等多次向公众传达经济形势,引导联邦基金利率未来的可能趋势,修正投资者和经济预测者的利率预期;制订"信贷流动性计划"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执行购买长期资产的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11月25日,自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及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开始,到2012年12月共开展了五次大规模资产购买,其中四次操作被外界称为量化宽松政策(即QE1~QE4)。  相似文献   

8.
不是QE3的QE3     
刘东 《国际金融》2011,(8):78-80
一、QE1与QE2的回顾数量宽松政策的核心,是在利率为零,常规的货币政策失去效果的时候,央行通过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来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非常规的手段主要是针对长期利率,央行大量购买中长期的政府债券。但在很多情况下购买的不仅是无信贷风险的政府债券,也包括有信贷风险的企业债券或者是机构债券。  相似文献   

9.
年初岁尾,全球金融市场并未因此稍作平息,原本不确定的金融形势再添变数:美联储继QE3后再次加大宽松力度,QE4在原有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从2013年1月起,每个月再购买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取代在2012年年底到期的扭曲操作。更为重要的是,美联储将货币政策目标从原来关注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泰勒规则转为关注通胀和就业缺口的新规则上来。  相似文献   

10.
OE3横空出世 各央行纷纷加大宽松规模 纵观9月行情,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9月13日的美联储利率决议中,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宣布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QE3。其具体内容为:  相似文献   

11.
《甘肃金融》2012,(12):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宣布,将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并用量化数据指标来明确超低利率期限。美联储当天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在卖出短期国债、买入中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年底到期后,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相似文献   

12.
美国QE3猜想     
到2008年12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8月的5.25%降至0~0.25%,意味着美联储短期利率工具的作用已经走到了尽头。货币政策工具从利率工具演变为资产负债表工具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演进的必然逻辑。美联储若继续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突破局限,采取新的政策工具控制长期利率。由于央行无法直接控制长期利率,它能够做的只是调整其资产负债表,通过购买长期债券扩张资产规模来间接作用于长期利率,即所谓的QE(量化宽松)手段。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面对两项挑战:  相似文献   

13.
要闻速览     
《黑龙江金融》2012,(9):4-5
美联储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以提振经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3日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并将超低的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美联储当天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美联储担心,如果不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的强度将不足以带来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相似文献   

14.
张明 《中国金融》2012,(19):51-52
QE3的推出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入压力,同时也加剧了未来美联储通过"退出策略"回收流动性的挑战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美联储将以每月0400亿美元的规模购入机构按揭证券(MBS)。在今年年底扭转操作到期之  相似文献   

15.
国际     
《现代商业银行》2009,(6):10-10
600亿欧元债券 欧洲中央银行近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同时,将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购买欧元区发行的总额达600亿欧元的资产担保债券。这意味着,继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央行之后,欧洲央行也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郭建中 《金融博览》2012,(22):52-53
全球宏观经济走向 在美国,9月13日,美联储推出无限量版QE3:以每月400亿美元的价格进一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继续“扭转操作”,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将此利率承诺延长至2015年。此次QE3没有明确的规模或时间限制,且直指美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一、政策路径判断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央行采取了激进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和保持价格稳定。随着各国经济和通胀形势的分化,欧美主要央行的政策方向也开始出现分歧。(一)美联储:有步骤地退出美联储于2012年9月启动开放式资产购买政策(QE3),目前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MBS和450亿美元国债。进入2013年,美国就业市场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以利率调控、量化宽松(QE)和扭转操作(OT)为内容的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低短期名义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金融产品风险溢价,以增加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调控逻辑与操作实践,反思了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应、调控框架构建、超额流动性传导等问题,以期为我国央行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易宪容 《投资北京》2012,(10):23-25
我们要密切关注由美国货币体系释放出流动性会流向哪里。这是QE3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的最为关键问题所在美联储结束了两天议息会议,伯南克(Ben Bernanke)9月14日凌晨宣布推出市场十分期待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3)。QE3的内容主要有,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按揭担保证券(MBS),直至就业明显改善为止,同时将超低利率延长至2015年中。可以说,QE3可谓是半开放的改良版,只订下每天购买MBS金额,而没有列明购债券时限与上限。  相似文献   

20.
问题更在于,新一波量化宽松大潮对于新兴经济体通胀的加速的作用必然大于对发达经济体通胀的推动作用继欧洲央行(ECB)和美联储(FED)分别于2012年后4个月推出OMT和QE3/QE4后,日本央行(BOJ)于2013年1月22日宣布新的无限期每月购买1450亿美元(13万亿日元)国债的计划。这样,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发达经济体在5个月时间内先后都"理直气壮"地推出了具"无限"性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另一主要发达国家英国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加入这一轮量化宽松的大合唱,但估计也将会继日本之后择机加入。新兴市场经济体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