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9年,我秘密专访了100多位企业家——要么是创业满20年、企业年营业额达50亿元以上要么是拥有下属3家以上分(子)机构的集团企业,且在2个以上国家开展营业,且具有1个以上的独立商业品牌。其中,既有鲁伟鼎、茅忠群这些继承型企业家,也有国资委系统任命的企业家,更有唐峻等职业聘任的企业家。研究中,我发现这些企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这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高建华 《企业研究》2007,(10):34-41
高建华先生试图颠覆我们头脑中的"营销"概念,他提出了2.0时代的赢利模式,"市场细分是前提,产品创新是核心,战略设计是主线,战术监控是关键。"他的很多观点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思考。他的座右铭:换个方向就是第一。99%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的企业有战略,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战略要么是"想法",要么是"方向",要么是"目标",要么是"追求",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是何种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烨 《企业文化》2004,(1):33-35
进几年来,企业文化是一个很热的词,也是一个让那些有思想不愿墨守成规、有追求不愿一事无成、愿思考不愿浑浑噩噩的企业家费心思琢磨的词。我的企业有没有企业文化?需不需要建立企业文化?我的企业文化是怎么来的,谁建立的?我的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精髓实质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和促使企业正常发展、逐步壮大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也是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4.
高建华 《中外管理》2005,(11):71-73
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我认为在未来5年里,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和制度。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经理人“诚信不足”等问题.但是对于中型民营企业来说,没有其它选择:要么企业家和家族成员自己变成职业经理人,要么请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来加盟参与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5.
俞敏洪:企业领军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谈到企业未来的领军力,企业家们谈得最多的要么是未来领军时的结果,要么是领军路上的过程。过程与结果谁更重要,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问题,都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对企业领军路上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困难进行研究、分析,寻求企业领军之惑最佳解决方案,显然比过程或结果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鸣 《中国企业家》2010,(14):126-127
我从商后,有两位日本人对我培养人才和企业经营的影响很大,一个是过世的大松博文;一个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年龄最小且唯一在世的著名企业家,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办者。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来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近几年,我接触了几十位成功企业家,我将这些企业家的创新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出了以下九大创新法则: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企业家论坛上,有一位与会者问我,人民币升值了怎么应对?我说,早干嘛去了?前几年媒体上一直在报道,美国还有其它的国家逼着中国人民币升值,作为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对这些变化早就应该有感应,根据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想出企业应对之策,以免使自己在严冬中不知所措.企业家很大的职责,是考虑在过冬时是否已备好了"棉袄".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2012,(9):12-13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前面我给大家已经解读了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一个是上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问题。接下来谈第三个问题:上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应该也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最关心的。在座的都是上海200强的企业,当然也是优秀的企业。我在平时的工作和研究中,经常会接触各类的企业家,包括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包括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他们问我最多的是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与一些企业家朋友接触,在听他们谈创业经历与发展设想时,不时会有企业家表达出这样的看法--过去几年(或几十年),他们所在企业的经营规模总是以每年(或每5年、每10年等)翻X番(这个X为一个至少大于1的数字,如2、5、10不等),所以,未来一年(或5年、10年等),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翻X番.每当听到这里,我在为这些企业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的同时,内心深处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隐隐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晚照 《企业文化》2007,(9):64-64
公众往往像是透过面纱看企业家,他们的形象总是在被神化和被妖魔化的两极之间变换。那些不实的臆想让一些可能成为企业家的人失去了起步的勇气。企业家的动机是挣钱。实际上,企业家创立公司要么是出于偶然,要么是因为想证明自己,要么是因为拥有激情——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变得富有。研究表明,一句简单  相似文献   

12.
他,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企业发展我铺路、企业有难我相助”是他的座右铭;他以“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出发点,以企业满意为根本目标,推动成立了沈丘质监服务企业小组,帮助当地企业争创河南省名牌产品8个,市长质量奖企业2个,确立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家,获得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A级以上称号企业3家;他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企业服务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也是企业眼中的“贴心人”。他就是沈丘县质监局局长赵海岭。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所打过交道的企业,除了通用、福特等公司,其他的要么被转让了,要么被兼并了,或者自行消失了,企业竞争很激烈。万向到今年已经成长了37年,把我自己想的、做的,这几十年的感触和经验做一些回顾总结吧。  相似文献   

14.
我于2007年去过美国,对美国有些初步认识,没想到2009年能幸运地在美国学习培训半年。这半年里,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很多企业,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年,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对中国企业运作比较熟悉,所以,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常常思考的是“我们向美国企业家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于2007年去过美国,对美国有些初步认识,没想到2009年能幸运地在美国学习培训半年。这半年里,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很多企业,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年,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对中国企业运作比较熟悉,所以,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常常思考的是我们向美国企业家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6.
胡泳 《中国企业家》2008,(5):120-120
当企业家仍然是"毛"而不是"皮"的时候,企业史自然不能幸免我个人觉得中国第一本关注企业的书就是《联想为什么》,以著名企业、著名企业家为题材,但严格来说它也不是企业史。最明显的,里面完全没有提"倪柳之争"。换句话说,如果你是给企业做史,这些重大的东西不能遗漏。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探月、金融危机……在这些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中国企业也做出了超常举动,令人为之瞩目。时势风云是企业文化的一面放大镜和透视镜。这种光学反应对于企业而言,要么具有推动意义,要么就是毁灭性的。  相似文献   

18.
季布的神话     
采访时,有一些企业家聊得高兴,会说:“那什么,我送你点儿那什么。”一般情况下, 我最终是见不到什么的。我很想把这些有许诺癖的企业家请来开一个会,给他们讲讲曾子当初不年不节为什么要把猪杀掉。古时候有个小伙子叫尾生,跟人网上聊天,约好了在桥底下见面。女网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文化我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第二个观点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游戏的隐规则,第三个观点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预期以及由这种预期引起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家能够改变的是存在的形式和内容,而不是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20.
我的咨询工作一直都是在为企业家服务,大概因为此,多年来我总是在迫寻关于企业家问题的思想与智慧。有几个关于企业家的观点给我印象极深: 其一,西方经营大师艾柯卡说:只要有50个企业家,就可以从危难中拯救美国! 其二,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