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贸易摩擦及解决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涂奇 《经济师》2008,(10):93-94
文章从简述中美贸易的现状及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开始,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多层次原因、贸易摩擦对中国经贸的影响、中国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三个方面.由于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美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增多、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和政治因素导致的双边贸易平衡问题是导致中美经贸摩擦的症结所在.对此,中国应主要采取妥善处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和如何积极应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求促进中美贸易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形式。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应当客观的认识到这不仅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的表现,同时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所以在分析中美经贸摩擦的过程中应当客观的对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作出研究,并以积极的态度对缓解中美经贸摩擦的策略做出探讨。本文从国外因素与国内因素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并从宏观上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影响,同时从政府与行业协会两个方面对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美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增发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贸易摩擦增多的新情况,2005年中美欧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便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如何看待和对待这种贸易摩擦,本文着重探讨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并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所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数据资料,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论证了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等七个因素是影响中美贸易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调查频频发生,中美的贸易摩擦严重影响着两国的外交关系,为了保持中美在贸易和外交方面的友好合作发展,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解决贸易争端尤为重要。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频发贸易摩擦的诱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并且提出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1)
对于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文章分析了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必要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对两国经贸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特点,而后对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研究,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研究美国方面的原因;从宏观政府层面,微观行业及企业层面研究中国方面的原因。两国应加强政府及相关贸易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可能降低两国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弱化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持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pre‐existing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PTAs) dilute the trade creation effect and shield the trade diversion effect of new PTAs. Countries having pre‐existing PTAs enjoy smaller gains in intra‐bloc trade because of the dilution effect and experience smaller losses or even gains in extra‐bloc trade because of the shielding effect.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proposition that PTAs could be used to fend off future trade divers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从需求角度考察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贸易壁垒是目前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利用世贸规则以防不合理的技术贸易壁垒和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科技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Conventional aggregate trade elasticity estimates hardly vary across countries. We introduce an aggregate elasticity that is implied by theory: It is the value that equates the welfare gains from trade as implied by one‐ and multi‐sector versions of the model in Arkolakis et 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 (2012):94–130). These estimates are predicated on sector‐level values for trade elasticites, which we provide at three‐digit levels for 28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values for this aggregate elasticity vary greatly across countries, and they do so because of countries' patterns of production and because a given sector‐level elasticity displays considerable cross‐country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蒙贸易的互补性,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探究两国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中蒙主要是产业间贸易,有互补的贸易需求;两国贸易为"潜力开拓型",潜力值波动不明显,还有未被发现的贸易潜力。中蒙应加强互联互通,在保持原有贸易模式的同时,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可持续发展思潮产业和发展起来以后,环保问题愈来愈引人注目,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受到WTO的高度重视。1995年WTO设 贸易与环境专门委员会(CET),以强化WTO对贸易与环境的管理,并在WTO导言中阐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的目标。但是由于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所形成的协议之中对关税壁垒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有关规定越来越严格,贸易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贸易保护进一步受到有效的限制,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不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手段来实施其贸易保护战略。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借环保之名,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这种壁垒已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壁垒,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出口面对的国外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状况将会大为改观,但是与贸易有关的环境因素构筑的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威胁我国的贸易利益。在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过程中,如何适应WTO多边贸易体制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达成的协议,如何突破西方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环境能否真正得到改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的加工贸易与加工贸易政策(上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状况和政府给予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分析了加工贸易政策的利与弊,得出了加工贸易政策目前已经弊大于利的结论,提出了取消给予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