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行业是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最大部门,是目前CO2统计中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组成,因此电力总需求以及相应的CO2排放,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电力企业的主要活动是为满足  相似文献   

2.
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电力CO2减排指标,反映了全社会用电的CO2排放情况。那么,电力行业的"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与"单位产值CO2排放强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电力CO2减排指标,反映了全社会用电的CO2排放情况。那么,电力行业的"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与"单位产值CO2排放强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电力监管活动参与方角色与诉求 电力监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对电力企业(也包括电力用户等主体,这里仅以电力企业作为主要影响对象)活动的控制。包括政府为了改变或控制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法律或规章,主要是对价格、加入或退出的条件、电力行业服务标准等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电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电力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着国企3年脱困目标的实现。●电力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企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电力需求高增长,企业效益也由于每年电量的高增长而增长;二是国家为解决电力...  相似文献   

6.
为企业实现两个转变服务──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协会咨询工作综述中国电力企协秘书长赵宗鹤●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围绕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咨询服务,发展咨询事业。1995年6月,电力企协与中...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多的国家,正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结合国内核电发展现状及规划,通过比较核电链和煤电链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在2020年我国CO2排放量预测的基础上,量化了不同核电装机比例情况下的等效CO2减排量,并论述了其外部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2020年电力装机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核电装机比例每增加1%,年可减少等效CO2排放约1.41×10^8t,相当于5.64×10^4-11.28×10^4hm2森林年吸收CO2的量,节约外部成本约165亿元。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需求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最终需求各项CO2诱发效果显著的产业主要有8个部门;②部门单位最终需求的完全排放强度主要来自中间需求的影响;③最终需求各项的CO2排放诱发效果说明:当前我国的投资和出口需求是诱发CO2排放量的主要驱动因素;④解读各部门CO2排放对最终需求各项的依存度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CO2排放是投资出口依存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电力是供不应求的商品,电力企业一直没有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虽然近年来电力企业逐渐与政府职能脱离,但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对电能的依赖作用以及电网所具有的天然垄断属性,即使在前几年电力需求停滞的时候,大多数供电企业也仅仅从销售的观念出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降低成本,从短期考虑只要把电销售出去就行了,企业的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上、放在电力生产、输配供电的各个环节上,很少去研究电力市场的需求及其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环境规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举例说明得出结论,那种认为限制煤基能源化工的发展,就可以抑制我国CO2排放量增长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不但在未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煤基能源化工技术和相应产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为了我国能有效的实施和完成减排CO2的目标,也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煤化工技术与许多高耗煤、高排放CO2的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电力市场化环境下电力企业文化的特征电力市场化环境下的电力企业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它以当今中国主流文化和社会亚文化为背景,也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受当今西方文化影响,因而与其它行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具有人本性、和谐性、实践性等,但更应该具有以下个性特征。竞争性。电力市场化环境下的电力企业文化首先要建立新的以竞争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中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电力市场的构建和开放,使电力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确定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单位GDP能耗目标有望实现,5年内至少可减少排放15亿t CO2。这将成为世界各国中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07年地区经济投入产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评价(EIO-ICA)模型,构建江浙沪3地的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从直接排放和隐性排放2个视角分析碳排放在部门间的分布结构.结果表明:(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直接排放量最大;(2)工业的隐性排放量最大,且其隐含排放量主要源自生产链中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上海为碳排放净输出地区,江苏为碳排放净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1980~2005年中国GDP和CO2排放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氏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国民经济与CO2排放量之间以及各产业的经济发展与产业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GDP的增长能够影响CO2的排放量.在三大产业中,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与其CO2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GDP增长1%时,其CO2排放量就增长2.37%,经济增长水平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应对未来的环境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必然的选择。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为449074.91万吨标准煤,指数计算其GDP是765009.92亿元。利用中国有碳与无碳能源发展作为约束条件,以碳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L.P.模型,计算证明2020年中国排放9977.05百万公吨CO2,相当于1.30公吨CO2/亿元GDP,比2005年3.02公吨CO2/亿元GDP,降低57%;届时,核电、水电及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满足电力总需求的16%。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地方电力企业处于什么位置呢?第一,地方电力企业经营的电网主要归类为农村电网,因此是农电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第二,按生产技术特点分,地电企业有从事发电、输电和又发又配的电力企业,因此,应分别进入发电市场参与发电端竟争和进入配电市场参...  相似文献   

18.
姜萍 《华北电业》2001,(1):34-35
一、产生困境的原因分析  1.电力企业改革使电力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与分配面临困境。  随着形势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了用人制度,摒弃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把竞争上岗作为录用新员工的主要手段。因此,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使用。  2.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使得电力职业技术学校遇到系统外学校的严峻挑战。  3.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用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使得电力企业的用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迅速成为电力生产一线的骨干,电力专业…  相似文献   

19.
电力乱局     
吴建设 《董事会》2005,(12):42-46
2002年年底,随着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集团,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厂网分开。然而,由于电网职工持股的大量电力企业的存在,电网与发电企业的利益纠葛不仅未能肃清,反而加剧了电网关联电力企业与一般电力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20.
即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的《电力监管条例》,在对于电力监管、构建政府监管下的电力市场体系以及完善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管理的作用之外,也将对电力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情形之下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是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