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为保护受害人精神利益而设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性质、适用范围和对象及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几个方面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邵文秋 《金卡工程》2010,14(7):163-163
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我国传统诉讼观念认为,精神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损害赔偿请求。但是201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第22条明确指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在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对刑事诉讼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楚蓉 《金卡工程》2009,13(2):57-58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本文以如何认定国家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为研究对象,从数额认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出发,对我国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方法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李慧志 《金卡工程》2010,14(6):99-99
由于对生命权的侵害而产生的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下的一个重要分块,本文区分了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死亡赔偿,又通过对精神损害请求权的近亲属的范围进行界定,然后是对影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分档法来明确对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侵权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导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应将侵权人造成的外部成本全部内化,赔偿范围不仅应包括目前已有相关规定的财产、人身、精神损害赔偿,还应包括对环境资源经济价值损失、生态价值损害及环境污染后的恢复费用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吴银辉 《金卡工程》2010,14(2):56-57
精神损害是指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能以金钱衡量的精神或肉体痛苦及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所给予的一种财产的赔偿。植物人和精神病人虽然无痛苦感受能力,但依然享有权利能力,由于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及精神利益的损失同样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是该权利须由其代理人代为行使。构建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保护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晓波 《金卡工程》2009,13(8):130-13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行政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在侵权赔偿法律制度领域的两大重要成果.1995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国家赔偿法>,也标志着行政赔偿制度在我国全面确立.然而我国<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导致行政审判实践中对于相近似的精神损害案件作出截然不同处理结果,大部分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对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请求予以驳回,少数案件则判决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金.  相似文献   

8.
李琼  彭佳 《金卡工程》2010,14(3):65-66
虽然我国合同法确定了责任竞合规则,但它无法解决因为违约但不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需要打破违约责任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采用一般禁止而例外允许的模式,在严格限制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与严格适用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述了精神损害的定义,其次分别对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其责任的构成要件,其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贾莉蔷 《金卡工程》2010,14(10):67-6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法律人性色彩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这一问题,是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也是权利主体据以索赔的请求权基础。虽然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已对此问题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规定,但不可否认由于理论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范围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对近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以下简称高法司法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高法司法解释本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拓展了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赔偿项目的范围,并对赔偿标准进行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作了多项的制度创新.它的实施势必将加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驾车人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将对我国汽车责任保险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在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用应进一步法定化,应尽快对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主体进行权威界定,以保证这一制度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主要是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以及保险纠纷,审理依据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及其贯彻意见、《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14.
杨涛  娄欢欢 《金卡工程》2010,14(3):44-45
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现行法律体制下,法院应统一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并注重改进合议庭的组成,引入医学专家陪审制,强调司法调解的作用,尝试适用仲裁程序;在立法上,建议在民法典中设专节就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实体处理和程序作出单独规定以摆脱目前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在社会配套制度的建设上,开办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险种,分散医疗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15.
黄娟 《金卡工程》2010,14(5):67-68
植物人作为特殊的自然人,不应以其无感受能力而剥夺其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而应以客观化标准来确认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代理人的确定、植物人的举证责任及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是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晓春 《金卡工程》2010,14(11):147-147
本文首先梳理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相关公约和法律法规,将本文论述主题确定为:在我国海域发生船舶油污损害后设立责任限制基金的法律适用,然后着重阐述了笔者对该问题的观点和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相关法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吴培吉  黄飞彪 《金卡工程》2010,14(6):205-205
旅游合同违约行为通常会导致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很多旅游者在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后诉诸法院时,法院会以违约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规定为由不予以赔偿。本文以我国相关立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简单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突破现有的民事责任理论中违约不可获得精神赔偿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程鹏程 《金卡工程》2010,14(9):175-17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沿海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无专门统一的立法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法律的问题,首先对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案件和无涉外因素的沿海船舶油污案件两个方面,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案件应优先适用国际公约;无涉外因素的沿海船舶油污案件应适用国内法。同时提出建议,应尽快建立我国相应的油污损害民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损害赔偿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海洋环境损害赔偿关系人。文章具体分析了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权利义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确定海洋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权利主体,应以海洋环境损害所造成的权利损害后果为依据;侵权民事义务主体的确定,依赖于其所实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侧重于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忽视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救济。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对环境侵权所造成的纯生态损害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