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8月提示     
进出口食品包装8月起实施新规定 为有效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从8月1日起,进出口食品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或有毒有害材料加工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包装。根据新规定.我国将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由检验检疫机构对备案企业生产的食品包装容器实施周期检测。出口包装的生产原料(包括助剂)及产品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或有毒有害材料加工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包装。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我国对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培育和筛选了一批优质的、具备出口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建立了一整套以“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引领了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保证了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类管理、电子监管等新的检验监管模式的运用和实施,如何在提高工作效率和验放速度的同时,使出口产品确保质量不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安全卫生项目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是我们检验出来的,而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安全与否,关键在企业自身。若企业管理到位,从原料采购、过程控制到出厂检验等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规定,产品质量就会有保证。新的检验监管模式抓住产品质量形成的“本”,把原来对产品的“事后”检验,向前延伸到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就…  相似文献   

4.
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塑化剂等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排查。同时将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凡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将立即查封处理,查清问题原因和原料采购来源、产品销售去向。发现非法添加的立即移交司法机关予以严惩。质检总局强调,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将进一步加大检验力度。凡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一律不得进口,并暂停生产企业相关产品进口。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制定了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属地检验、口岸查验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今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不断对中国出口食品质量提出质疑,在看到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现有的出口食品监管制度作一个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6.
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法检目录》)中的规定,HS编码的检验检疫类别R和S分别代表"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出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在《法检目录》中,检验检疫类别包含R/S的HS编码代表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用作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安全法》第二条)。但HS编码归类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出口轻纺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和方法的分析,研究制定了出口轻纺品“三备四控”全监控管理办法,以实现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企业严把产品设计审查关、原材料进货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产品出口后的预警关,建立了出口轻纺产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并通过企业年度评价和预警,对所有出口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从几项监控措施有效保证了轻纺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衡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的优劣,除了其营养价值的高低外,则受食品源动植物养殖或种植过程、原料收购、运输、加工和贮存等过程的影响。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当前一种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监控安全卫生的有效管理手段,它将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对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能够控制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并施以有效措施,而不需要依靠花费较高的大量成品检验就能获得安全卫生保证。  相似文献   

9.
毒理检验对保证食物、化妆品和化学产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在检验检疫中开展毒理检验的主要法规依据、检验检疫系统毒理检验现状和检验检疫需要开展毒理试验工作三个方面探讨了毒理学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介绍了检验检疫系统目前的毒理检测能力、主要工作对象和工作量.提出了检验检疫开展毒理试验的工作重点是在研究、认识和发现食品添加剂和新型食品原料成分的安全性,食品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危害物的毒性.同时,在化妆品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安全性检验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厦门检区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认证情况普查,分析了这些企业取得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数量和种类分布及其与企业性质、产品类别和出口比例等因素的关系,认证动机和未认证的原因等,从而对认证监管和检验检疫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出口工矿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企业质量管理文件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管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是保证企业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基本条件。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工矿产品企业日常监管的核心,就是确认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完全覆盖到各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运作。有些生产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文件,但实际操作时并未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台湾地区发生的塑化剂风波,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和地区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对台湾进口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等食品及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监管。首先,加强进口环节监管;其次加强市场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组织对相关食品流通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检验,立即下架台湾相关企业问题产品。  相似文献   

13.
对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进出口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出现,对进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进出口食品的安全和提高检验检疫的验放效率已成为当前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两项重要挑战。运用风险管理手段,通过风险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可有效解决当前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提高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的整体效能,实现“管得住,放得快”,达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外的进出口商品进行有效监管,检验检疫机构目前对该类产品实行监督抽查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监督抽查管理方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论文在分析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就如何加强《目录》外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工作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在进一步规范进出口食品检验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检验检疫工作实际中,部分检验检疫机构在对进口食品相关产品(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安全法》第二条)受理报检和实施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引用法律条款不准确的误区,要求进口企业对用于盛装食品的没有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法检目录》)的纸箱、塑料箱等进行报检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么,《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之后,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相关产品实施法定检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本文尝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对有关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作了重大调整,也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政府监管职能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等食品安全相关各方的责任。通过对《食品安全法》出台背景、原因以及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出现的变换等相关内容的分析,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做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摆在检验检疫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现代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着有效把关和不断提高通关效率的双重压力.在现代化大物流的推动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通关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外贸企业带来了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同时,也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三电工程"的有效开展,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的逐步深入,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重点由早期对报检批的批批检验逐渐延伸到现在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食用卡拉胶是利用海洋红藻类(Rhondophyceae)所属角叉菜、麒麟菜等植物提取的一种食用胶,在食品工业中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起增稠和稳定作用,在国外也有用水冲制成果冻状胶体直接食用的.因此,对食用卡拉胶生产过程进行安全卫生控制,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减少微生物数量,保证产品微生物指标合格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褐藻胶在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价格涨幅也较大.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在产品中掺杂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国家没有制定褐藻胶检验标准,检验检疫机构难以对出口产品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加工贸易出口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检疫模式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与特性,探讨相应检验监管模式的建立与完善,以实现科学、有效监管,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