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
《经济》2014,(5)
正不知从何时起,"颠覆性"一度成为热词,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颠覆就是革命,革去的是传统技术、传统商业模式和传统思维的命,迎来的是全新的甚至做梦都想不到的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颠覆的实质是企业创新或对创新的再创新。在当今世界,我们别无选择,有且只有张开双臂热情拥抱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继而颠覆性时代。如果我们不主动颠覆传统技术、传统的商业模式,就必然被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所颠覆。与其被颠覆,不如创造条件主动颠覆。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机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体现为“push pull”机制,即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拉动技术创新。以苹果公司为例,深入揭示两种创新耦合机制的形成和存在机理,以对企业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初创企业未获取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或业务升级会产生新价值和放大原先的一些未获取价值。作为技术与商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变革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或业务升级中产生的未获取价值和资源拼凑是初创企业成长的两个新兴议题,关系到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采用单案例法深度分析某初创企业后发现:①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新的驱动因素与机制;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认知活动与过程,也是实践活动与过程;③任何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中都隐藏着未获取价值,但将不同未获取价值转变成现实价值需要不同拼凑行为。最后,基于上述发现,为初创企业识别技术创新升级中的未获取价值、开展拼凑活动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颠覆性创新是数字产业突破在位企业封锁,掌握技术主导权的核心动力。多维度的颠覆性创新政策能否真正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行业中其他企业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技术与市场两个维度,基于数字产业中具有代表性智能制造业的研究数据,运用双元创新理论,探讨探索与利用两种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影响数字产业技术融合的异同,以及技术距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比较颠覆性技术双元和颠覆性市场双元之间不同的联动效应。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颠覆性技术探索对技术融合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探索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2)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呈倒U型关系,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3)不同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市场创新联动关系对企业技术融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探索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双元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不会产生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利用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探索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亮  杨磊  延玲玲  何颖 《技术经济》2023,42(1):44-5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重视颠覆性创新,纷纷进行战略规划与部署,我国也高度重视颠覆性创新发展。首先对颠覆性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内涵;其次,对我国颠覆性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摸底分析,提出了我国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等主体力量,攻关战略必争、非对称竞争优势和未来战略安全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充分发挥好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作用,健全政策工具箱、产业技术基础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基础支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
杨瑾  同智文 《技术经济》2024,43(5):82-94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①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②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③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1.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既往文献中甚少提及,且未深入研究。以厦门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为例,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间的交叉部分入手,分析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龙头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决定技术创新起点,价值实现影响技术创新成果,价值保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突破现有商业模式,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确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集群创新氛围,应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2012,32(6)
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既往文献中甚少提及,且未深入研究。以厦门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为例,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间的交叉部分入手,分析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龙头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决定技术创新起点,价值实现影响技术创新成果,价值保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突破现有商业模式,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确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集群创新氛围,应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商业史的演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商业活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商业通过组织形态的变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政治变革,冲击着社会文化及习俗。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影响有助于我们迅速调整我们的体制和观念以适应现有商业模式,同时挣脱传统商业模式的锁链,通过新的商业形态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权变视角与企业网络视角,剖析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网络中心性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利用式技术创新组合匹配能够积极提升企业绩效,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探索式技术创新组合匹配对企业绩效具有抑制作用;②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网络中心性和企业绩效;③网络中心性在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