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新基金经过了两轮的扩容,截至2000年1月底,基金市场已经有22家基金,共507.109亿元的规模,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6%以上,当之无愧地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力。在基金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监管与立法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继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短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使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年来,从第一家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到2004年3月底,共计57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净值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封闭式基金2000年6月~2003年12月完整的投资组合数据,采用LSV(1992)的方法以及Wermers(1999)修正的方法测度了中国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程度.并采用分组比较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基金的羊群行为与股票上市年龄,流通股市值,股票超常收益(同期、前期及后期)以及财务表现等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其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资基金业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和基金在居民和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偏低等问题,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投资基金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Treynor-Mazuy模型和Henriksson-Merton模型,根据我国投资基金混合型的特征,重构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比较基准,分析和评价10家新的证券投资基金在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期间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10家基金都不具有显著的证券选择能力,其中大部分基金具有显著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机性较强,主要依赖市场时机选择获取收益,证券选择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有效市场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内投资基金的创立,始于1991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的组建。经过短短五、六年的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已形成一定规模。到1997年底,国内共有基金75只,发行规模总计人民币58.22亿元,实际募资57.07亿元,基金资产...  相似文献   

7.
基金战场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理财工具,其发展依赖于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但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偏好不同,对投资收益的期望也不同,因此,差别性和多样化是基金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已有22家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达505亿元左右,规模上已有较大发展,在类型上也呈现出差别性和多样化的趋向。本文对我国现有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差别性作一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投资基金制度引进始于1991年,随后的7年多时间,全国陆续成立了百来家各种形式的“基金”、‘“受益券”,在市场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基金板块”。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老基金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且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宜。1998年6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发行上币,标志着我国规范化投资基金登上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舞曲。除了设立全新的证券基金以外,证券监管部门还制定了m关法规.以加强对老基金的清理规范;基金湘证、长阳、巨博三家湖南老基金的规范上币正是其具体体现。直至1999年11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证基金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我国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在不同市场行情中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波动影响,以此反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对许多社会公众投资者来说,正确评价其业绩还是比较陌生的。况且,以往基金业绩中政策因素的贡献占较大的比例,使得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别不是很大;随着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各基金由于投资理念和操作方式各有特点和风险,其业绩和风险也大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