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本文基于2009 ~ 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②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多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数估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的多维评价(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以及两者综合效应)体系,从空间分析视角考察园区地理布局与增长极效应的关系,估算增长极效应程度,并对长三角区域1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的农业科技园区总体极化效应系数高于临界值,在整体上很好地发挥了要素集聚作用;(2)浦东、常熟、南京等10家园区扩散效应显著,已逐步发挥创新能力辐射的功能;(3)园区形成增长极的过程伴随着内在的发生规律,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就是逐步突破空间地理限制,跨区域发挥平台作用的过程。建议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为农业科技园区创造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的条件;短期聚焦国家级科技园区同层次间的极化效应,长期聚焦国家级园区向次级园区的扩散效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发挥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外溢等效益,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逐步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基于2001-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的影响效应。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产出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地理邻近地区存在空间竞争效应,集聚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创新产出的收益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多样化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创新产出,但这种促进作用仅在大城市和中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ESDA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EDSA技术,利用GeoDa软件Morans’I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7年经深圳市认定的2 472个高新技术企业从街道尺度进行整体、分行业类别和所有制的空间分布分析,并将企业分布与人口密度、产业园区、交通、创新资源等影响因素做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空间上聚集分布但没有明显的创新集聚效应;②大型企业、电子信息企业主导企业整体空间分布;③港澳台资企业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内资和外资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分布与人口、产业园区、创新资源的分局有较强相似性,外资企业青睐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港澳台资企业分布受广州—东莞—深圳—香港通道效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辐射效应、空间吸纳效应和空间闭塞效应,分析区域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从实践中挖掘了这种空间集聚模式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程度首先受地区与邻近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空间关联程度的影响;其次,空间关联度在多重空间效应推动下往往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且促使创新要素从空间无序分布状态逐渐向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地区与高度集聚地区靠拢、低度集聚地区向低度集聚地区聚合的有序分布态势跃迁,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失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必须形成高新区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试点单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超越边界:硅谷园区开放式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空间边界、人才边界、创新系统边界乃至职能边界的多重制约。硅谷的"外引型"人才战略、"开放式创新"实践以及"多样化社区"发展趋势,则体现出对园区"边界"的成功超越,同时,也为我国园区克服"边界"困境,实现跨边界发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中国31省份2000—2012年的服务业面板数据,考虑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的集聚效应,建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知识创新与服务业空间集聚之间的经济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当地服务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要素产生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人力资源的蓄水池,服务企业越有可能向该地区集聚,形成优势积累和空间集聚发展;知识创新对当地服务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创新的增强,导致在本地区集聚的企业间产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交流,激发企业创新活动,形成区域知识创新外溢效应和集聚效应。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对服务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短期内,工业发展水平对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而从长期来看,过高的工业经济比例对服务业集聚具有挤出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能力对服务业集聚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①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第二、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布局形态,分园间产业同构程度总体较弱;②张江示范区各分园区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以空间弱联系和一般联系为主导,较强联系和强联系数量较少;③张江示范区已形成“一主(核心园)”、“三副(杨浦园、闵行园、金桥园)”为核心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而奉贤园、临港园、世博园、静安园、崇明园在整体空间联系网络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促进作为多中心创新区域示范区协同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打造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创新集群;聚焦边缘性分园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网络结构;着力强化沪西南创新带的互动联系,对接杭州科创大走廊,促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方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法选取中关村科技园区2001—2007年度在创新能力上有代表性的各项经济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法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集聚外部性效应为视角,利用2010-2016年天津市南港工业园、逸仙科学工业园、现代产业园与微电子工业园4个制造业产业园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关系,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存在正负两种外部性效应,具体作用取决于绿色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中介变量。当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中作用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会加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当产业集聚水平较高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搜集整理了200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面板数据,在评价各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基础上运用ArcGIS探寻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参数估计;选取时点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将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一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征更加集中;二是解释变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各控制变量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三是空间效应分解后,按直接、间接和总效应的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是否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优化其空间布局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农业科技与产业综合体,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的新型组织形式。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索了2001-2016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时空演变过程,运用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分析法测算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集聚水平。结果表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先分散后集中的分布特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5个集中分布区,总体呈东部集中分布、西部分散分布特征。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空间格局形成机理,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农村人口规模、农业产业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及农业相关发展政策等是影响其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3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对3种模式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研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各省市技术创新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强度不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促进效应,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挤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因此,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于空间体系,增强区域技术创新交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一区十六园”和11个技术领域合作申请专利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网络。以模块度作为描述性指标,采用Louvain聚合算法分析社团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最后,具体分析4个时间截面的五大社团结构,从而揭示网络社团结构对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在创新两阶段均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的地区交互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即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技术研发阶段为正、在成果转化阶段不显著,邻近地区创新绩效对本地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在两阶段均为负;分时段看,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双向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其地区交互作用则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强,且在空间溢出效应中表现出创新阶段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