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12家商业银行1997~2005年间的数据,对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最优投入规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是正的,且其大小受银行规模和时间的影响;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小于中小规模商业银行;银行整体的信息技术资本边际生产率随时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投资已经超过了最优规模,而中小商业银行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四大商业银行应该着重提高信息技术资本的利用率,完善互补机制,而中小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量.研究结果证明,当前"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三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三类商业性银行的效率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低,并且呈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由相对最低转为相对最高。总体上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无明显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规模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贤君  郁俊莉 《上海金融》2023,(3):29-43+56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方法,通过DCC-GARCH模型和非参数估计计算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边际预期损失,并结合资产规模和杠杆率等因素度量各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资产规模、杠杆率和边际期望损失都是决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总体表现为:规模越大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小。此外,三类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随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部分调整模型和傅里叶单位根检验对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最优资本水平进行研究,并估计出存在最优资本水平银行的最优资本比率值和资本调整速度。研究发现,大部分上市银行均存在最优资本水平,但不同类型和资产规模的银行在最优资本比率的目标变量选择方面有所差异。平均而言,大型商业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高,股份制银行最优资本水平较低。资本调整速度在银行间差异很大,自有资金比率调整速度最快,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调整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资本账户开放使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与频次提升,由此可能造成金融风险跨境传染。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探究“双支柱”政策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动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商行和农商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均能够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境资本其他投资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跨境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对银行风险承担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潇 《浙江金融》2006,(12):57-58
中小商业银行。就名称而言有两重属性:其一是商业银行。其二是规模不大的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相对的一是政策性银行。二是大型、特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在现时期,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可界定为:除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以股份制为组织形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10余家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少数几家住房储蓄银行,还有正在试点的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处在研究中尚待推出的5家由长城金融研究所充当“军师”的新型民营银行等。这些银行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2.按照相对规范的股份制建立,符合现代银行制度:3.产权较国有商业银行清晰.经营机制相对灵活。  相似文献   

8.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迎接规模优势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重  吴吉芳 《新金融》2000,(5):16-18
近年来,横扫美国、欧洲、日本的银行兼并风起涌云,势头一浪高过一浪,银行规模的记录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中小商业银行除了急剧扩大自身规模外,还有没有其他选择来迎接银行巨无霸的挑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经验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规模扩张的潮流中存在的理由,也正是从这些理由出发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产规模巨大、跻身世界500强的大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对银行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的介绍,来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及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庞瑞芝 《金融论坛》2006,11(5):10-14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三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三类商业性银行的效率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低,并且呈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由相对最低转为相对最高。总体上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无明显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规模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儿乎所有的银行刚成立时规模都很小.也并不是从成立之初就服务于大型企业的。所以考察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基础,比较符合逻辑的是考察中国的民营企业(现阶段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巾小企业)或中小企业,看它们在同民经济中的规模、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对巾小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和投资需求: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可能发展壮大为大型企业集团,而中小商业银行也完全可能发展为大型金融集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将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相对应的分析,这本身也是符合银行动态成长理论和银行分层理论规范的。从理论上来说。银行按规模可以分为小银行、中银行、大银行,它们分别按“对等理论”对应着小企业、中企业和大企业的融资服务.在理论上分别对应着小银行优势论、中银行优势论和大银行优势论。  相似文献   

12.
资本结构研究对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的中国银行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回报率和平均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时期的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并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到资本结构管理的指标矩阵。这有利于合理确定银行的资本结构,满足投资者的股权回报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国内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方式,以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建立适应各自规模和定位的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国际比较指标体系能够相对准确评判各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和由绩效水平反映出来的综合实力以及相对竞争优势,该比较评价指标从银行的规模实力、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设计,采用同等规模银行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加以量化。2003年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最大的85家银行中,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模实力具有比较优势;从国别比较结果分析,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水平在18个国家中列第10位。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安全性和发展能力是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整体评估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中,按照一级资本的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中,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名次如下:银行名称/年份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11252137中国工商银行16322516中国银行17112915中国农业银行60373625资料来源:英国《银行家》杂志若单看按资本规模的排名,我们可能会被简单的数字所蒙蔽。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七月份,对中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一次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拥有70%市场份额的四大国有银行垫底排行榜。央行的评价依据是———是否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和风险控制系统而并非取决于规模。这一点是一个银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恰恰是我国国有银行薄弱环节之一,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已成功上市,治理结构得到了改善。但董事会才刚刚成立,其他制度变革尚未大规模推行,实质性的改变需要更长时间。根据美国传统的CAMEL标准,可以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对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整体评估。(一)资本状况。资本严重不足一直是我国银行存在的突出问题。2003年底,我国四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实施转型是金融市场激烈竞争、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经济资本考核趋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商业银行转型的理念定位是“差异化、特色化、零售化”。以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为例,诠释中小商业银行转型的理念定位,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全面转型的实践经验,并给出中小商业银行理念转型、业务转型和组织转型的路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内生性基础上,选取了我国49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固定资产比率以及银行性质都是影响其资本充足率的因素。总体而言银行规模不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但是不同性质银行的规模则对资本充足率会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郑鸣  魏芳 《福建金融》2007,(5):10-13
近年来,宏观环境大为改善和微观主体竞争加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较快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种问题也伴随着银行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凸显。当资本成为制约银行壮大的重要因素时,研究其融资行为与资本补充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司金融中的融资偏好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融资行为特征;探讨适合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补充的方式途径;最后,围绕这种途径的完善,提出政府或市场需要进行的政策修改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对于我国大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的界限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而言 ,把工、农、中、建以外的商业银行都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范畴。伴随着国际金融业兼并重组浪潮的兴起 ,银行的规模更加庞大 ,功能更加全面。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国内金融业很快就要面临来自国外大银行全方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而且如何确定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取向 ?这正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一、发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原因一般来讲 ,在规模收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大商业银行要优于小银行。但是由于市场差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困扰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提出了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资本、风险和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商业银行规模效益的计量中必须综合考虑。同时,作者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规模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出现了震荡徘徊现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在资本、风险和管理三维框架内进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水平,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业银行追求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寻求内部增长,即在银行内部追加资本投资,扩充资产总额和金融业务规模;二是追遂对外扩张,即通过兼并与收购迅速提高资本和资产规模,并借助协同优势提高银行竞争力。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入手,阐述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并购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