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我国的股市价格除了具有波动剧烈和波动集群(volatility clustering)的特点外,还经常表现出在股价波动规律上所具有的非理性特征。比如在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股市开始了一轮牛市行情,上证综指最高一度  相似文献   

2.
程国有 《商周刊》2015,(8):23-25
牛市真的来了吗?牛市是否到来主要是看未来预期,如果未来预期经济趋势走好,政策支持流入股市增量资金增多,那么这轮牛市就是可以确立的。去年乃至前年就一直想写这篇文章,由于忙于上课,一直没有成文。其实,早些时候我就预测:此轮牛市时间是2014年7月至2017年7—12月,上证指数高点保守点位在8000-9000点,激进高点将超过1 0000点。这将是一轮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它将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复苏的定海神针和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什么是三年多的牛市?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股市也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如果研究中国股市从1990年以来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我把其  相似文献   

3.
牛熊转换往往是在不经意问发生的.当沪综指突破3000点时,有人喊出"波澜壮阔大牛市"的口号,我看得没有那样超级乐观,当然,我也看牛市,但只看到4500点左右,也就是2320点上涨1倍的空间4600左右,或者1664点涨3倍的空间5000点左右.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股市的沪综指会在4500~5000点这样-个比较理性、又有一点比较泡沫的状态,而管理层可能也会比较认可的-个波动区间.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股市不同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股市运行状态不同,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利率等货币政策变量各自对股市的影响力度不同。(2)在股市的不同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整体效果也不同。因此,货币政策当局应相机抉择选择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货币政策以引导股市平稳健康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3-2018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中国投资者情绪、股市流动性与波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发现,这三者自身运行的惯性较强,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的动态系统;股市流动性与波动性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均显著影响到后期投资者情绪的波动;股市流动性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较大,延续时间较长;股市波动性在短期内受到投资者情绪、股市流动性的负方向影响;中国股市存在特殊时间效应,投资者情绪、股市流动性与波动性年首较低,年末较高,在牛市中显著增强很多倍.中国需要建立股市波动预警机制,构筑稳定投资者情绪的防火墙,对投资者加强分类监管与差异化教育,培育长期型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频繁爆发的矿难倒逼中国煤矿安全规制体制改革。本文使用MS—VAR模型研究了改革背景下煤矿安全规制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系统不同状态的特征与转换规律,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不同状态下的安全规制效果。此外,本文还实证研究了规制周期对煤矿安全水平和煤炭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规制系统存在结构性变化,在样本期内由"高规制波动状态"向"低规制波动状态"转换,且呈现出明显的"棘轮效应";(2)"低规制波动状态"下的规制效果优于"高规制波动状态"下的规制效果;(3)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未对煤炭产量产生显著影响;(4)在全国"两会"、党代会以及春节等特殊时期,矿难起数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但煤炭产量变化不明显,表明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各级政府在规制周期内加强安全规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中国股市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刘燕 《财经科学》2008,(6):18-24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大,股市波幅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泡沫与低估值也经常在短期内互相转换.本文基于多元宏观经济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变量时中国股市运行的影响为正时,股市趋势的惯性增加,逆着股市趋势时,股市惯性减弱,甚至反转.文章分析指出: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控宏观经济变量来削弱股市的非理性波动,甚至改变股市运行方向,以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市场情绪变化是影响股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自身变化及其对股债关系的影响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股债关系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危机前后我国股债(国债和企业债)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债来说,在危机前的股市牛市(熊市)中,股市的乐观(悲观)情绪会传染到债券市场,导致股债总体呈现正向关系并产生非对称性;危机爆发后,强烈的恐慌情绪使股债关系呈现"跷跷板"效应,随着市场恐慌的缓解和股市的反转,"跷跷板"效应减弱,但在股票牛市行情确立后,债券避险功能丧失,"跷跷板"效应再次增强;在股市震荡期内,无论危机前后的股债关系都比较微弱。而企业债只在危机爆发后熊市阶段,表现出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其他状态下两者关系都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9.
对股市波动率的研究是研究股票市场的重要方面,而且在不同的股市周期中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也不尽相同。对波动率的研究能够明确股市特征,把握股市动态发展趋势。利用波动特征的经典模型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波动率分析,进而探讨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波动杠杆效应的差异,并且从多头期和空头期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杠杆效应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刊》2007,(4):16-16
中国A股在过去一年急升逾倍,股民陷入疯狂状态.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高官屡对"投机热"和资产泡沫发出警告,多位著名经济学者亦敲响警钟.而《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hi Lo却对中国股民大派定心丸.作者认为,中国强劲的基本经济因素为股市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而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的充裕游资亦成为股市攀高的强大后盾.中国投资者的确大有理由看好股市,而中国监管者对泡沫出现的担心"似乎来得太早".作者预期,中国股市在短期内或会回调,但牛市局面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彦 《经济师》2004,(9):124-125
中国股市自 1 990年设立以来 ,已运行了 1 4年 ,1 4年来股市大幅波动 ,仅暴涨暴跌的次数即各达 6次之多 ,中级以下的波动不计其数 ,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文章对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进行了剖析 ,总结出影响中国股市涨跌的原因 ,找出了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 ,那就是周期性、波段性、资金推动性、政策性 ,并且每年的相对低点均在元旦前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频繁波动是其最明显的运行特征之一,其中,国家推行政策对股仪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先建立不同时期的国家效用函数并对之进行讨论以此得到形成中国股市“政策市”特征的深层次原因,随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政策市”特征的运作过程和演进趋势进行详细讨论,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以上分析,同时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擎 《财经科学》2011,(8):17-25
本文运用经验分布函数对中、美、英、日四国股市的暴涨暴跌进行了界定,并对四国股市暴涨暴跌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分析。相比其它三国,中国股市在过去15年间成长性最强,暴涨暴跌的幅度最大,表现出较强的"政策驱动型"特征。美、英、日股市的暴涨暴跌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和事件驱动型"特征。英国和美国股市波动呈现出较强的同步性,但日本股市波动较为独特。政策建议上,各国应通力合作,以应对全球系统性风险对股市的影响;中国政府应加强股市的市场化建设,同时谨慎开放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用一般性的或传统的理论与模型来分析当前中国A股"牛市"结束了,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个人观点。这种观点既解释不了当前中国A股之实际,也左右不了股市之预期。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最近,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在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陈李的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流动性推动的牛市暂时告一段落,之前低估的A股大型股已经达到"合理水平",未来期待盈利改善推动中国股市上涨、他认为,过去两个月推动资金入市的一些重要动力,包括散户入  相似文献   

15.
牛市要来了吗? 所有人都在期盼牛市的到来,所有人也都不知道牛市会不会来. 上一轮中国股市的牛市来的时候,听闻市场上买菜的小贩、食堂里的炒菜师傅,以及大学宿舍楼下传达室的老大爷们,也都在讨论着该买哪只股票.据说那个时候,随便挑一只股票都赚钱. 股市里有句话说:当所有人都看好这个市场时,你就该离开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之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频繁波动是其最明显的运行特征之一,其中国家推行政策对股价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股市“政策市”特征的深层次原因,随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政策市”特征的运作过程和演进趋势进行详细讨论,并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严武  肖民赞 《当代财经》2005,(12):29-33
基于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股市收益波动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收益波动具有“时变性”、“集群性”和“不对称性”三个特征;但在我国,政策因素作为影响股市走势的一个重要变量的事实比较明显。而政策因素的影响作用,一方面会中断股市长期运行的走势;另一方面容易加剧下一阶段股市长期运行的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利好”和“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具有不平衡性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头寸确定都有重要作用。而新信息的出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区分股市所处的位置 ,这一点正是已有的波动性研究所忽视的。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不平衡性信息表现与国外不同 ,本文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 ,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对“利好”与“利空”的不平衡性反应特征。然后从投资者预期、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产生“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的原因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策略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8种农产品期货的高频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实现波动率的动态特征,发现农产品期货已实现波动率同时具有长记忆性和区制转换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记忆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来预测农产品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并比较和评价了该模型与其他嵌套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具有高波动和低波动两种不同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较小,低波动状态的稳定性比高波动状态强;同时引入长记忆性和区制转换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长记忆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是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阳光打在资本市场的脸上,财富的暖流温暖着投资人的心。 中国股市的一路飘红,昭示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中国股市这一轮牛市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依靠制度创新的扶持,更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助推下,和世界资本市场、经济脉搏遥相呼应,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历史性的盈利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