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迷一般的残雪正如她小说中的"我"一样,在象征羞人类生存困境的"铁屋"中"呐喊",她呼唤人们认识自我,走出困境.本文通过对残害的几篇小说的文本解读,了解残雪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黑面纱是罪恶的象征.笔者从善与恶、罪与非罪的角度对胡珀牧师和他的黑面纱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牧师佩戴黑面纱是因为他觉察到了自己道德上的不足和缺陷,这是他达到灵魂的拯救和安宁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著名的和最具影响力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紫色》为她赢得了1983的普利策奖和次年的美国图书奖。沃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由不谙世事、由自我认知缺失到独立自信、内心和谐的黑人女性西丽的形象。因此,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分析《紫色》主人公西丽寻求自我道路上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慧荣  李艳平 《铜陵学院学报》2006,5(3):101-102,112
人们一直认为《红字》中的齐灵沃思是彻头彻尾的魔鬼。笔者认为这基本是一种误读。霍桑想要探询一条在罪恶中的自我救赎之路。《红字》中的齐灵沃思兼具清教徒善与恶的双重性格特征,这种双重性来源于《圣经》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齐灵沃思从阴险的报复者再到慷慨的捐助者的历程说明,在灵魂冲突中,“上帝”(善)必将战胜“魔鬼”(恶),人类自救的出路在于行善。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20年代前,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中,但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在组织管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以及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霍桑实验推动了人际关系行为学的发展并促使了一个新的学科的产生——组织行为学。本文通过分析霍桑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对霍桑实验在设计上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及其对组织管理学和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卢黎 《大陆桥视野》2011,(24):113-115
《呼啸山庄》和《荆棘鸟》两位女作家都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情投意舍、心心相印,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反对讲究门第等级的婚姻观念。不同的是,考琳·麦卡洛主张在遵守社会既有规范下的人间之爱,艾米莉主张超越世俗、超人间的灵魂之爱,精神之爱。艾米莉和考琳·麦卡洛的小说都体现出反抗男权制歧视欺压女性、争取女性权利、追求女性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女性观。不同之处在于,艾米莉的女性意识比考琳·麦卡洛更坚决、更彻底,考琳·麦卡洛认同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观点,遵循传统只是反抗其不合理。不公正之处;艾米莉对男权社会却是坚决的反抗,以叛逆者形象出现。考琳·麦卡洛是不完全的女性主义者,她的观点较现实,能够被认同和接受。艾米莉是比较彻底的女性主义者.但是她的观点在当时不会被接受也行不通,只能是绝望的反抗,无力的叛逆。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继承了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主题,她把国民生存的原始和愚昧,展示到极致。但是,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她将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为我们关注国民的生存状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萧红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嵱 《经济改革》2013,(3):32-33
<正>中国计生政策推行30多年,除了国家自2007年开始对失独家庭实施的每月100元"特别扶助金"项目,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得到的其他政策保护几乎为零。"心理上的救赎是自我选择的权利,而生存的救赎必须靠国家!"一位失独者呼吁道。当失独者QQ群里第一次有人提出"维权"的概念时,很多人一片茫然。当养老、医疗等问题因为丧失子女而遭遇困境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权益。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其中包括"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乔治·爱略特是一名伟大的小说家,而<米德尔马契>被认为是她最成功的小说.在<米德尔马契>当中,作者描写了男女主人公追求理想,最终却因环境和自身的的弱点而落空.本文试从小说主要人物分析入手.探究他们的悲剧--理想主义的悲剧之根源.  相似文献   

11.
吴扬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41-242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叙述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爱情婚姻关系,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通过考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罪恶,赞扬了男女灵与肉结合式的两性关系的美好。厄秀拉是劳伦斯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她为了摆脱原有的与社会隔绝的生活方式寻求反抗。探讨了厄秀拉的成长过程,她在追寻自我中实现了自我的独立和精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在《大地》这部小说中,描绘了众多传统中国女性的形象,主要有阿兰、荷花、梨花和杜鹃,每个人又各有自己的境遇,其中梨花的境遇最引人注目,他喜欢上了一个年龄相当于她父亲的男性,这是恋父情结在她身上最直观的体现,即典型的“老夫少妻”型的婚恋模式,所以她往往是通过另外的一次异性的结合,来完成自己恋父情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杨翔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16-217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在初次出版时,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严厉谴责。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者则对这部作品持高度赞扬的态度,并且将作者列为女性主义作家。进入21世纪初期,人们又对这部作品重新反思。对于一部作品的评价,不同时代观点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完全相反。从作品本身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闫威  程永亮 《经济与管理》2013,27(2):37-43,50
在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锦标赛激励机制中,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常见的竞赛激励机制。在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均情形下,将代理人之间的拆台行为引入传统的锦标赛模型,可以研究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同时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下代理人的行为以及对委托人收益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可获得以下结论:第一,首位晋升制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拆台水平均比较高,委托人采用首位晋升制更有利,能力分布对委托人最优选择不产生影响。第二,低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高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过高,受到的拆台也更多,高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低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更高受到的拆台更多,能力分布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刚贞  王光伟 《技术经济》2008,27(1):116-120
贸易与汇率关系理论难以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现象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分析思路,结合我国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将汇率预期变量引入贸易收支模型,对主要家用视听产品的对外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预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词“她X”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她X”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研究和分析了“她X”的构造和意义,指出了其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并从语言的经济高效原则、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以及标记理论出发,探讨了它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爱与死》是武者小路实笃的代表作,小说以细腻的手法表现了爱情与死亡的博弈。《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自由恋爱成功之后的婚恋悲剧。以武者为代表的白桦派所提倡的人道主义思想对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主人公原型及作品的异同点,进一步探讨了其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作者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以其"三界革命"文论为中心的文学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文学形式的嬗变,文学作为启蒙民众的工具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道路,而晚清小说的繁荣与白话文运动的蓬勃开展,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者理论提倡后的必然选择,这也可视为梁氏文学启蒙思想的又一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就业环境、就业观念、就业心理以及职业前景等困境。高校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市场刚性需求之间的强烈对比,以及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带来的岗位相对不足;价值多元的发展格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领域的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陷入职业规划困境。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上受行政干预较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发展要求不配套,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不到位,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理念,增加就业岗位的刚性需求,缓解结构性矛盾,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增进教育主体的价值目标共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和成长动力教育是逐步走出困境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在明清时期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树立了集"忠义"和"神勇"于一身的崇拜偶像—关羽,提升了民族笃信好义精神,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