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探讨投资者保护执行及现金流波动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效力越大,上市公司股利发放意愿越强,但对股利支付形式选择没有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流波动与股利政策的制定有关.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已有对股利政策的研究,而且进一步对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极大的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来"掏空"中小投资者,使得股利政策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成为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将从股利政策的角度,对"掏空"理论、投资者保护影响的表现及原因、效果评价指标及措施三方面阐述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信号传递效应、股东财富效应3种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效应对股利决策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动因在于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影响股票价格.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内部信息,帮助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增加股东财富。而降低代理成本并不是他们分配股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胡翠  王爱连 《时代经贸》2011,(6):197-198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探讨投资者保护执行及现金流波动对段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效力越大,上市公司股利发放意愿越强,但对股利支付形式选择没有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流波动与股利政策的制定有关。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已有对股利政策的研究,而且进一步对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主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之后,得出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国有股的比例正相关的结论,并用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顾客效应理论对这一结论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根据股利种类和股权激励对象总结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其次,文献评析认为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是股权激励对股利是否保护、股利支付指标的选取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最后,文章提出采用员工股权激励与高管股权激励之比指标完善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也是股权结构与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存在两种相反的效应: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Shleifer和Vishny认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二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控股股东有动力采取有利于公司价值的行为,而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归因于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认为,在同样为所有者控制的创始家族公司和非创始家族公司,大股东选择与外部投资者建立代理关系或当家关系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这种差别化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化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股利政策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国祥  苏月中 《财经研究》2005,31(6):132-144
现金股利悖论指现金股利增加或降低都可能增加代理成本,从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现金股利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国内外流行的观点.文章在考虑我国存在高比例非流通股的事实下,从代理成本角度对我国现金股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现金股利悖论",并得出三条推论:股权越集中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国有股股东比法人股股东更偏好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支付极不稳定.但对三条推论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国有股股东与法人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无显著差别.增加现金股利的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要解决现金股利的两难处境,前提是股票全流通.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成为广受热议的重点话题。本文从媒体关注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媒体关注的增多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2)媒体关注与“铁公鸡”公司、“微股利”公司的比例显著负相关;(3)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媒体关注对民营控股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4)媒体关注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严重的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媒体关注与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分析师跟踪少的公司样本中更显著。以上结论说明媒体关注是除行政治理外,另外一种督促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机制。本文除了具有丰富媒体治理和股利政策两方面理论研究的贡献外,对监管机构规范资本市场股利支付行为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志辉 《经济论坛》2014,(12):95-97
股利政策反映着公司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还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股利分配中的短视行为既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投资信心,也不利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规范、稳健运作,更有碍于中小板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对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助于中小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36-138
股利政策是公司政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股利政策在股利无关论的基础上经过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效应理论、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三个理论发展阶段。股利政策所隐含的经济学基础是成本分析,从而得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路径选择的依据。从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现金股利应当是公司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Bakef和Wurgler的股利迎合理论,将其与传统的股利政策,追随者效应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了迎合理论不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原因.迎合理论为股利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股利迎合理论能否最终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股利政策最好的理论,还有待考验.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保护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难题,而其中的决定性问题是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问题。从现有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对其所起的应有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研究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的内容及其质量要求和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概念、内容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财务权益保护的一般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尚不完善,重融资、轻回报现象严重。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但提高了股票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进一步地,在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之后,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影响股利政策中起到不同的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资本市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何德旭  周宇 《金融评论》2015,(1):1-9,124
本文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内涵入手,在梳理国内外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投资者权益保护经验,描述了中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格局,并从宏观环境、企业治理、市场建设、效果表现等方面,对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此,文章从投资者保护流程、六大投资者保护手段以及政府、法律、市场三者间的关系等角度,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做出了原创性设计,提出了构建以政府监督、市场自律、法律制度为基础,法律保护、行政保护、行业自律保护、社会监督与自我保护、保护基金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六位一体"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及保护机制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在股利政策研究上放宽了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假定,提出了著名的迎合理论(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他们认为管理层为了增加公司股价,会理性地迎合投资者对股利的需要.本文即是基于迎合理论来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迎合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一个热点。股利政策和其他财务政策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股利政策是建立在管理层和广大中小投资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上市公司分红与否、分红多少都切实关系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建立假设,利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股权结构、收益水平和偿债能力均能有力解释高派现与不分配这两种分配行为,公司规模能够有力解释不分配行为但是对高派现行为不显著,而公司成长性则无法对这两种行为作出有力解释,此结论虽与理论预期略有相悖,但恰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分红政策的短期性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现金股利与投资者偏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Baker和W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并进行了经验验证。迎合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市场有效性”的假设,提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现金股利政策就应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就会迎合投资者的偏好。本文运用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采用我国股市1994-2003年数据,计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由企业特征决定,也并不受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市场反应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琳 《经济论坛》2005,(16):94-96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背景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股利是上市公司返还收益给股东的一种方式,也是股票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股利分配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此外还有公积金转增资本等不严格的形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Damodran(1998)通过对近年美国公司采取的股利政策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国有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近年来,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有所改善,由随意分配转向具有一定理性的分配。但依然存在着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严重、异常派现现象、股利政策波动性大等问题。只有从深化股权改革、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加强外部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国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