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人本式扶贫是指以人本精神为出发点,以建立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强贫困农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扶贫效率为核心内容,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为主要手段,各级政府与各部门的政策要有效地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让贫困户、贫困地区真正成为扶贫、脱贫的主体,实行政府引导、农民自主、社会援助的扶贫新机制。人本式扶贫强调从农村贫困人口的需要出发,从总体上来说,不仅要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其对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的基本需要。而现行的开发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黑龙江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新时期黑龙江部分农村贫困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客观条件、思想观念、人口素质、政策偏差等因素是造成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新时期龙江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增强农民自身增收脱贫的能力;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地区优势;在思路和方式上加以创新.走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生产与反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一直使用的扶贫模式缺少人本思想,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遇到外在条件的变化,脱贫人口很容易返贫。而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收入的提高等,因此,从中长期看,要消除贫困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大人力资本生产。  相似文献   

4.
既有的扶贫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间曾经对扶贫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在新世纪、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扶贫体制改革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体制,在民主与法制框架下依法扶贫,是我国扶贫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叶璀玲  朱红菊  朱清  锁嘉  王虎  王颖 《时代经贸》2011,(24):237-238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思想起源历史悠久。现有的研究虽较为丰富,但对人本管理的内涵与外廷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在回顾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起源后,从“本”为何“本”,“人”为何“人”两方面对人本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把握人本管理本质的四个方面:人本管理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人本管理是组织与利益相关者自然博弈的社会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管理的边界与具体内容不断变化与革新;人本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6.
走出人本管理的误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形态的基础上,对目前人本管理的主要误区进行了分析。指出人本管理不能等同于激励管理;人本管理也不能等同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人本管理实践中,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一定要兼顾到员工的发展;不能把企业仅仅看成是生产单位,应同时将生活与工作兼顾起来,让员工在企业真正体味到“家”的温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突出市场经济理论、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加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教育;在教学法上采用“模印式”多媒体教学,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心灵交汇、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政策扶贫:目标选择和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9年分县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农村扶贫政策的目标选择问题和农民增收效果。新时期国定扶贫重点县的选择主要依据一个县的初期经济水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了照顾;新时期扶贫政策对国定扶贫重点县农民收入具有干预效应,但效应的大小根据初期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扶贫项目对农民的增收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时期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扶贫与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科教兴村”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分析认为文化普及是“科教兴村”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扶贫中应有文化教育的移入;强调了科技知识扶贫是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指出科技知识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提出了科技知识扶贫工作的对策--实施“科教兴村”工程等。  相似文献   

11.
杨晓荣  程小琴 《时代经贸》2009,(10):131-132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经济落后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资本。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是新时期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对提升宁夏扶贫资金的效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本原理是新时期管理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人本原理的运用有利于高校管理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人本原理对于高校绩效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启发价值,结合高校的组织特色在具体的高校绩效管理环节中落实人本原理将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形势特点和任务要求,分析了NGO在科技扶贫上的独特优势和对我国科技扶贫的积极意义,探讨了当前NGO在科技扶贫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型扶贫模式已不能发挥太大脱贫的效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向"造血式"的内源式扶贫转换是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带来了新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种资源,重新审视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部署。山西省是我国重点贫困区域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脱贫任务非常艰巨。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剖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虎平 《经济师》2023,(8):135-136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教育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民众教育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升学率低、辍学率相对较高等问题。文章结合广西瑶山地区教育发展及教育扶贫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今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具有反贫困与保遗产的双重战略属性,反贫困是核心目标,保遗产是约束条件,落实为"人本化、包容性、系统推进"的战略主导逻辑。在具体操作中,可基于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进行旅游扶贫模式创新,形成特色旅游城市群建设、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等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匡贤明 《商周刊》2012,(3):84-84
“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让人备感荒诞;如能将以贫困县为载体的“间接扶贫”转为针对个体的“直接扶贫”,或能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借助我国2016年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并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了上市公司披露精准扶贫对基金投资的信号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精准扶贫确实能够对基金投资产生积极的信号作用,且作用效果不因精准扶贫方式而改变;对于民营企业,这一信号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准扶贫披露对基金投资的信号作用由于企业模仿现象的加剧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本文对影响机制进一步剖析发现,公司披露精准扶贫向消费者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进而增加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基金确实能够认识到这一信号传递机制并进行投资,并且投资于精准扶贫公司对基金的业绩和资金净流量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本文证实企业披露精准扶贫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为深入挖掘企业精准扶贫的内在动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汇聚企业力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