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安徽省1995—2004年的财政支农数据,从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上对安徽省财政支农的总体规模和结构规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效益进行分析,在充分认识到财政支农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从规模与效率两方面对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改革以来,政府在财政支农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财政支农能力低下的主因不在规模而在效率.因此,仅仅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整合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使二者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从而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又放大支农资金规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支农结构效率低下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必须整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在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基础上扩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粮价的飞涨引发了对我国农业发展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而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最重要渠道,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支农的情况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但是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从多方面来看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中国三农问题已日趋严重。长期以来,中国的财政支农政策投入一步一步加大,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仍任重而道远。首先对中国财政支农现状从规模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对财政支农的总体效益进行了评价。接着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财政支农政策效益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财政支农效益的对策措施以优化财政性支农支出。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尽管财政部一直强调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但依然存在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的问题。2006年5月我国启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但整合的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未必合理。为破解财政支农难题,本文在系统梳理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整合财政支农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层剖析,并基于财政、金融支农比较优势整合观,提出了政府应在深刻认知财政支农规律的基础上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予以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付诸实施,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仍很严峻.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投入不足、到位率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珊 《经济问题》2008,342(2):108-110
随着我国财政支农力度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审计愈显重要.为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质量,需要正确认识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构建有关法律法规,精选审计项目,运用有效的审计方式,探索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运用经济转型以来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8-2002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农业投资的增加才能够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说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向农业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方鸿 《经济与管理》2010,24(7):51-54
从规模、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度规模总体上要大于西部地区,增长稳定性也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低于西部地区,但其财政支农力度要略大于西部地区;2003年以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都不如东部,但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农资金的效率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财政支农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加较多,增长较快,但依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笔者在阐述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是推进新农建设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对财政支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财政支农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国外财政支农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和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指出其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完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事实,但理论界对其主要原因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成果。本文基于1978-2005年统计数据,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对中国财政支农效率作出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改革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且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本文认为,单纯融合财政支农资金是不够的,必须融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实现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又放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资金支农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陆文聪  朱志良 《技术经济》2008,27(11):54-60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1990—2006年上海市的财政支农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上海市财政支农资金在现有财政支农项目中分配不甚合理、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未能实现最佳使用效益的结论;并提出了整合政府各条线支农资金、建立财政支农信息共享和决策互通机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和开展绩效后评价等对策建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较好弥补了现有文献利用回归分析研究财政支农结构存在主观经验因素过多的不足,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同时也为政府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供了可量化的决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方鸿 《发展研究》2010,(4):81-83
从规模、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要大于西部地区,增长稳定性也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低于西部地区,但其财政支农力度要略大于西部地区;2003年以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都不如东部,但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支蓰资金的效率也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