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爱涛  孙桂萍  唐艳娜 《价值工程》2012,31(28):272-274
随着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此方面人才奇缺。青岛农业大学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新增了物联网专业,以期为物联网的发展输送人才。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和就业等方面给我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科研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任可明 《价值工程》2011,30(24):236-237
近年来,物联网被称为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培养物联网人才,各高校都积极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或依托某专业设置该培养方向。要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对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同行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或培养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点、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师资、区域、实验条件等,提出了适合本院的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措施,对我院教学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点、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师资、区域、实验条件等,提出了适合本院的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措施,对我院教学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物流行业注入了智能基因,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急需大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人才、物联网运营人才、车货匹配平台运营管理人才、智能仓配设计人才等。《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作为物流工程、邮政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材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当前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材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根据《物联网与现代物流》课程的培养目标阐述了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基本原则,将专业技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睿 《物流科技》2011,34(9):132-13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配送管理课程建设的课题,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应用,学院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课程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本课程尝试引入物联网方案提供商,建立基于最新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实训室,培养学生智能化配送管理的综合性能力,期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能力提升和产学合作方式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积累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是跨众多学科的专业,只有采用交叉学科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通过认识交叉学科的现状和问题,为物联网专业使用交叉学科模式建立融合性、标准化为一体的课程模式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泽芳  唐中剑 《物流技术》2013,32(2):282-284
从物联网关键技术以及岗位分析出发,阐述了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以及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法,对建设特色专业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倪瑛  戴娟 《价值工程》2011,30(24):232-232
作者首先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开设物联网专业遇到的问题。从企业调研入手,设定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给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荆心  赵宇峰  睢鹏 《价值工程》2012,31(4):219-220
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高校对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的步伐,由此提出了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利用SWOT分析模型,深入研究了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具备的优势与劣势,综合交叉形成了能够突出特色、发挥特长、攻守兼备的四种态势,为构成差异化复合型战略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提出了建设的核心战略。希望为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密歌 《价值工程》2013,(33):235-236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顶岗实习等五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校企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物联网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联网的历史演进可知,物联网不是泡沫,而是IT产业新一代主导设计标准。它也是支撑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因此,要从战略的观点认识物联网,并坚持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和明道性原则。利用技术路线图这种多维分析工具,通过对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关键技术、政策需求四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联网布局的战略重点是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和智能工业等战略性应用,其中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医疗应在2012年前以国家主导方式启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价值工程》2012,31(15):4-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论文在总结陕西省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优势和劣势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产学研结合的一般模式,提出陕西省开展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option to leave your current partner in response to his behavior, also known as conditional dissociation, is a mechanism that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the emergence and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many social interactions. This mechanism, nevertheless, has always been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factors that are known to support cooperation by themselves. In this paper, we isolate the effect of conditional dissoci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and show that this mechanism is enough to sustain a significant level of cooperation if the expected lifetime of individuals is sufficiently long.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缩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延迟时间,改善供应链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供应链失调,提出了一种基于EPC物联网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这种模式是将EPC系统应用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和各个节点中,通过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仓库及商品货架上的读写器,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实现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合作收益的分配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型和方案。文章利用NASH博弈的思想对两人收益分配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扩展到多人收益分配问题,得出多人收益分配博弈的一个Nash均衡解。为反映各主体在科技创新收益分配中的权重,对收益分配的Nash谈判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修正的纳什均衡解。由此展开科技创新合作收益分配的方案探讨,为科技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于辉 《价值工程》2008,27(3):142-144
首先,分析了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肯定东亚地区内部次区域具有组建最优货币区可能性的基础上,对比了协议合作路径、美元化路径以及多重货币合作模式,找出适合东亚经济特点的合作模式,即多重货币合作模式。最后,论述了我国参与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航运业中承运人群体之间的合作行为。研究表明,当没有监控机制存在时,航运业承运人群体之间的合作将是无效的。在航运旺季时,承运人之间存在合作和不合作的演化均衡,在航运淡季时,承运人之间出现双方都不合作的演化均衡。然而,当航运区域的枢纽港充当监控平台时,在航运旺季和航运淡季时,对承运人群体合作和背叛行为给与不同范围的激励和补偿,将使承运人之间出现高效的合作演化均衡。研究结果对区域航运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当前广西北部湾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工学结合、订单式、2+1式等高职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实现人才培养必须做好校企合作,强调了校企合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何海军 《物流科技》2012,(10):46-48
目前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是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文章根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情况,总结了一套从对接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财务实力及企业信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对接企业选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