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支出总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体现了政府的成本支出。但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关系上。作者对中国1978-2004年间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的结构产出弹性为正,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产出弹性为负。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在提高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我国公共投资区域结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区域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生产力指数)在大多数年份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平均增长率下降1.1%;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公共投资经济效率均低于私人投资。提出在公共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减少东部地区比重,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在私人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相应增加东部地区比重,减少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公共投资结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一个含有两类不同产出能力的公共商品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数理分析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优公共支出结构的依据是公共商品各自的产出弹性.进而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3个发达国家1972~2009年的公共支出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常性(资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负)效应.该研究结论为平衡预算下的公共支出结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级公共投资的区域效应: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VAR模型考察了省级公共投资对就业和产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以邻为壑;而产出效应则主要体现为互利共赢。在就业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超过半数地区(16/26)的就业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则对多数地区(18/26)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从公共投资总就业效应看,公共投资促进了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三大就业地带的形成。在产出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17/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仅对3/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内生增长机制的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政府举债为公共投资进行融资时经济的长期均衡;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经济系统存在一个正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该债务比重水平明显受到公共投资—产出比重、公共投资的债务融资比重、民间资本产出弹性等参数的影响。但是,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并不是无限上升的,当上述参数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经济系统无法达到均衡,政府债务-产出之比将持续上升,财政将不可持续。另外,当民间资本产出弹性较低时,较高的均衡政府债务比重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动态无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基于不同的假设情形,我国的均衡政府债务-产出比重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当前实际的政府债务规模,这为我国在未来期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宏观投资领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比如"投资过度"、"资本配置效率"、"投资体制与投资制度"等问题.为了综合理解投资结构、投资效率与投资制度,本文选择了从制度与效率的视角理解投资结构的优化,分析了投资结构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以及调整我国投资结构的制度安排,得出结论就是,我国宏观投资不存在总量过热,而是结构问题;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投资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会导致不同的投资结构;制度效率决定结构效率.现实中,我国投资结构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是:(1)调整市场需求结构,特别是启动农村需求与扩大农村市场.(2)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3)重新审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建立有限政府乃至有效政府,改革公共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制度制订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公共投资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相关性分析:1978~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量生产函数的框架下,以1978-2007年为样本期,运用单位根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无论在外生技术进步的假定下,还是在技术由资本积累内生引至的假定下,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均高于私人资本。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人均产出分别是人均公共资本存量、人均私人资本存量的Granger原因,人均私人资本存量是人均公共资本存量Granger因,反方向因果关系不成立。为了增强公共投资的产出效应,应该适度改善目前的投资结构,积极诱导和鼓励私人部门在具有产出增长点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在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同时,应加强供给管理并提高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8.
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分析方法从短期与长期、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替代与互补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具有替代性,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等量的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可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产出从而"挤进"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方向由这两种对立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在挤进的同时又有挤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挤进效应.政府在公共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把握上应加强对私人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使私人投资者产生正确的理性预期,将项目投向更有效率、更有作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5):57-71
本文构建了廉洁度、公共投资影响基础设施质量的理论模型,而后分别利用我国省际相关数据和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廉洁度、公共投资在基础设施质量提升中的宏观表现及微观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廉洁度越低,企业越可能采取"以次充优"手段,导致基础设施质量越低;公共投资在廉洁度较高时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质量,而在廉洁度较低时,却会阻碍其发展。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相符,宏观结果表明:较低的廉洁度显著阻碍了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而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廉洁度门槛效应,高廉洁度时公共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而低廉洁度时公共投资显著阻碍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企业微观层面的证据支持上述结果,且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缓慢之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古典投资理论、加速数理论、预期利润理论以及政治周期理论等相关投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投资活动的决定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一个包括国民产出、利润率、利率和中央政府换届等多个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采用1980-2009年期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相关数据,对各种投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证实了投资与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投资的加速数假说;估计结果还表明投资与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投资的预期利润假说;但实际利率和中央领导换届这两个解释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还发现我国的投资富有产出弹性远大于利润率弹性,最后就政府调节投资水平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经济资本化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面板协整技术考察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经济资本化视角经验分析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现实选择.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能源中性”假说均不成立;(2)地区间能源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适宜制定差别化的节能减排目标;(3)为增长而挖掘和重估各项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本化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obtained by Otto and Voss show that public investment undertaken in Australia over recent decades satisfies conditions for intertempor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confirms this result, although lower output elasticities and rates of return to private and public capital are obtained. The reason for these results is that the earlier work is extended by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 related to the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that was earlier restricted to a specific value. In fact, it is shown her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n economically reasonabl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stimate of this parameter by assuming that the stochastic discount factor for the representative firm is the same a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and equal to a gross real interest rate.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从全球各地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层面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农业RD投资增长迅猛,投资总额位居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之首,但投资稳定性不容乐观且投资强度明显不足;公共农业RD投资以政府部门为主,重点扶持农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政府应提高公共农业RD投资强度,确保投资稳定性,使资金适量向林业、畜牧业及渔业倾斜,同时鼓励私人部门对公共农业RD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6.
绿色研发投入活动是整个绿色创新链的前端环节,工业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是中国进行绿色创新的重要阶段。通过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共享产出和中间产出的两阶段DEA模型,从技术开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视角出发,对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投入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发展差异较低,东部地区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东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转化的效率均值优于技术开发的效率均值,技术开发效率水平低下是绿色研发投入整体效率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企业融资效率是指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企业融资低效率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多投入及多消耗资本, 使经济运行对银行体系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压力, 最终也拖垮了银行, 导致信贷萎缩, 使微观问题传递和集中到宏观上来。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