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左右和[2%,6%]可以作为现阶段通胀目标值和目标区间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之一。其通胀目标制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实施效果也较为明显。澳大利亚实施通胀目标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选择、决策实施以及中央银行的透明度和独立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建斌 《金融纵横》2011,(10):15-20
通胀预期是指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主观估计,它的形成取决于公众能够获取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模型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胀预期对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政策操作成功极为重要。管理通胀预期的关键是通胀预期锚定,需要综合采取设定货币政策锚、强化中央银行可信度、加强与公众信息交流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TVP-GARCH模型从通货膨胀率中分离出结构型、冲击型和稳态型通胀不确定性,然后以7天短期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工具,在通胀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费雪效应框架下分析中央银行对名义利率的调整机制。研究发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机制调控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对通胀及通胀预期的调控效果显著,通胀及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短期利率波动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短期名义利率负相关,为了不致短期名义利率被扭曲,中央银行应减少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日益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西方国家成功实践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通胀预期方面的制度特征,结合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所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单一名义锚、建立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采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增强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是通胀预期赖以形成的基础,中央银行沟通可通过信息整合、影响经济主体的预期形成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合意的通胀预期。基层央行是中央银行的神经末梢,是全面实施货币政策的信息反馈中心,因此有必要通过参与信息沟通管理通胀预期。本文提出,基层央行可通过强化金融信息服务职能、及时向上反映社会公众通胀预期动态、积极参与公共金融教育等方式,参与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7.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9月18日,美联储因次级债券危机打破连续一年多维持利率不变的格局而降息50个基点,同时市场预期美联储还有降息动机。从抑制通胀到出手“救市”,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发生了微妙变化。受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各国的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势必要与美联储一起“陪演”,原本利率政策转为应对通胀的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在10月4日的例行会议上也只好继续观望维持利率不变,这有可能导致全球通胀压力会大大失控。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的影响更直接,由于中国现面临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正进入一个加息周期,美联储降息不仅加剧了中国的通胀预期,而且也可能冲销央行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效果,助推中国通胀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PVAR模型对11个发达国家1999~2009年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11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显著地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但这种效应存在滞后;反之,通货膨胀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从长期看对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沟通、实际干预与通货膨胀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央银行沟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把中央银行沟通因素引入修正的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发现加大中央银行沟通力度有利于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稳定通货膨胀。采用2003-2009年月度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中央银行沟通及实际干预在稳定通货膨胀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正的中央银行沟通冲击能有效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名义通货膨胀率,且时滞短;(2)正的实际干预(包括银行贷款利率、央票利率及货币供应量)冲击,在短期内不但不能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及名义通货膨胀率,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出现"价格之谜"现象。此外,本文对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沟通模棱两可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马勇  姚驰 《金融研究》2022,505(7):1-19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特征的DSGE模型,对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策可信度如何影响这一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本文分析得到:在政策当局做出政策目标调整后,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可信,那么主要经济变量将会在政策调整期内达到目标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不可信,那么市场预期和政策目标之间的分歧将使得主要经济变量偏离目标均衡水平,导致政策调整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同时,政策可信度不仅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能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效应,从而降低政策实施成本。特别是,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这一稳定效应在中长期内更为明显。本文分析为理解经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的政策信用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测:基于ARIMA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货膨胀预测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性变量。我们在研究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预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0年1月到2007年11月的CPI月度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分析和短期预测。实证结果表明,运用ARIMA(1,1,10)模型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提供了较好的预测,如果央行能依据通货膨胀预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的时滞,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测,最终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内含通胀预期因素,通过该规则行事,可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信性和有效性,从而起到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按照附加预期泰勒规则行事,但多项实证研究表明,附加预期泰勒规则是可以很好拟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本文阐明了附加预期泰勒规则的含义,回顾不同学者对附加预期泰勒规则的实证检验结论,探究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总结附加预期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对我国通胀预期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并且适应性预期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理性预期.更进一步,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不同,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即期影响力大于适应性预期,但是影响的持久性却小于理性预期.所以央行在调控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异质性,适时引导各种异质性预期,从而锚定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使得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判断及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一个通货膨胀的通道之中,但中国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措施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本轮通货膨胀具有不同以往的外源性特征,其中包含了美国美元贬值阴谋。正因为中国通货膨胀仅仅是全球性通货膨胀的一部分,同时中国承担着全球性通货膨胀成本,因此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并非中国的"家务事"。在此背景中,针对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中国不能急于求成,而只能顺势而为,以财政政策为主,来弱化通胀之负作用。货币政策作为辅助性政策,仅需要保持从紧状态,避免信贷失控即可。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理论,各国金融经济学家们对这种新的理论框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钉住通货膨胀可以减低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这对新兴市场和转型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RPT) to import and consumer prices for a sample of 14 emerging countries over the 1994Q1-2015Q3 period. To this end, we augment the traditional bivar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inflation by accounting for monetary stability proxied by the inflation environment, monetary policy regime and central bank behavior. We show that both the level and volatility of inflation, as well as adopting an inflation target or the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clearly reduce ERPT to consumer prices. However, uncertainty about domestic monetary policy seems less relevant in explaining the pass-through to the price of im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