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莹 《时代经贸》2006,4(10):69-70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1世纪的民营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从民营企业的制度文化定位上寻找突破口,重视并加强民营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促进民营企业克服种种障碍,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的一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能过分依赖宏观制度创新求发展。要充分认识微观制度创新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很多人把这归功于企业有效的正式制度安排,却忽略了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如企业文化,因此很多民营企业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时期",难以发展壮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影响着企业效率,正式制度必须和非正式制度相融才能更大地发挥效力。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期外部制度障碍和内部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其中政府宏观制度层面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尤为突出,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自身利益的双重目标内生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使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和税收负担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不公正的待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对待宏观制度创新与微观制度创新的关系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地把民营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为外部制度环境障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分依赖外部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这两个方面一定程度都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强,政府应通过转变实现目标的途径、重塑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利益结构,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和约束,有效化解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同时,民营企业应减少对外部制度依赖,努力通过微观制度创新提升其竞争力,促使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治理欲望与制度创新支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洋 《现代财经》2003,23(7):29-33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因制度与运营机制的滞后性,使其发展呈现出“断表明型”障碍——二次创业启动障碍。缺乏厚实的制度创新所必须的宏观支撑系统基础,是固民营企业治理欲望和结构与社会契约的制度性缺陷所致。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就是即消除制度性缺陷,完善、健全民营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制度创新宏观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组织制度存在的缺陷,阐述了制度创新效应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如何从清晰企业产权、实行股权多元化、强化资本运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融资待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中国的制度环境息息相关我们的市场制度功能缺位明显,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融资法规及信息等方面。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外部制度环境和民营企业本身的原因就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做一个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的产生及快速发展,政府的制度安排起了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政府制度安排完善、创新的一个过程.文章以义乌民营企业发展为例,对义乌民营企业创业及其发展与政府制度安排的关系做了理性的分析,认为政府应通过各项制度创新、发挥引导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来推动义乌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毓雄  汤跃跃 《经济师》2003,(5):150-15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阻碍了自身的正常发展。文章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制约性制度缺陷 ,从企业制度方面分析了其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融资难一直是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侧重从民营企业内部去寻找融资难的原因,并指出民营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信用意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塑造良好形象以吸引各方资金。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社会责任问题,这既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成为企业自身持续成长的瓶颈,因此亟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作者试图从政府推动、社会推动、法制推动和利益拉动等四个方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以借助机制的长效推力解决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实现长效管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成长的环境在不断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私营企业面临着多种形式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虽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大多数对企业成长影响是负面的,并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效率。有必要采取各种市场与非市场措施对进行预算软约束硬化,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特定条件下保证适度的预算软约束,以加快"十二五"时期私营企业的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firm level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8–200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growth differences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liquidity shocks, and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It is found that (1) when liquidity tightens,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stricter credit constraints than SOEs,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2) when liquidity becomes abundant,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fewer financial limitations and grow much faster than SOEs; (3) the effect of liquidity shocks on the growth rate gap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OEs has weakened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7.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credi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be mitigated by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which weaken the effects of liquidity shocks on firm growth.  相似文献   

14.
剧锦文 《经济经纬》2008,(2):114-1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力量。然而,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本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多数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本的生成和配置上存在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及其长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由于受到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影响,其变迁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变迁模式所做的实证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转轨的不同时期影响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主体因素,并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四大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博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式应该是一种由企业主导、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润滑剂或者中介并与中央政府相互协调与相互制衡的“双回路制度变迁模式”。最后就如何优化该产权制度的变迁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该从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和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孙早  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1-12,124
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一个相对集权的体制中,为规避潜在的风险,民营企业通常会采取"消极适应或积极适应"两种发展形式。"以牺牲企业对外部(技术、市场)变化适应性为代价换取产权安全"的消极适应型发展的直接后果是使得政府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努力受挫。与消极适应型发展模式不同,一些民营企业会选择积极适应型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寻求官方庇护的政治方式来确保创新收益安全,企业发展与滋生腐败之间极易发生联系。"‘腐败’成为企业发展‘润滑剂’"现象的出现,侵蚀了国家政治体制,加剧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不满,客观上加大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体制"怪圈"的形成,既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又极可能引发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本文分析表明,只有将民营企业从坏体制"始作俑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才能破解体制怪圈。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既是被需要的,同时又是被歧视的"尴尬处境。中国近代史上有关民营企业发展的案例为本文假说提供了丰富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浙江省改制型民营企业和原生型民营企业的423份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的改制型民营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企业成长能力低于原生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民间融资、公共关系、业主角色和机构融资环境五层面的八个因素影响着改制型民营企业的成长能力,但影响改制型民营企业和原生型民营企业成长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75-177
后危机下给各国政府、企业带来的最重要的反思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增长模式,可以说危机成为"倒逼"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而浙江民企在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经济周期中的转折,危机的爆发加速暴露了其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以此为契机,分析了转型升级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提出后危机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谋求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inland region of China has generally been left behi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astal region, the motorcyc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has recorded remarkable growth due to the meteoric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over the last decade. Based on panel data of enterprises, we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behind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We conclude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motorcyc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is attributable to a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features from the Wenzhou model in the 1990s, in whi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cluster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Sunan model in the 1980s, in whi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recruited from exist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Learning by collective enterprises from SOEs in Chongqing couple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sector fostered cluster-bas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4 (4) (2006) 818–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