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文章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和目的、动力和主体,以及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必须摒弃传统道路,走出一条农民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工业化城镇化新路。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改革,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改革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改革与创新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重庆市以科技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科技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归纳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任务,最后提出了实现以科技促统筹城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以来的城镇化过程中,二元结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又远未消除,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但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相对滞后。新形势下,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要将城镇化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一条主线,努力构建贯穿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流程的综合改革“试验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重点在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困难点在农村社会,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本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等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萍 《财经科学》2007,(11):4-6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再次唱响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最强音.今年6月,经国家批准,成都市成为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成都市历时四年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改革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意味着成都市肩负起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体制改革探索,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王蕾  李红玉  魏后凯 《经济纵横》2012,(7):56-59,33
城乡共享发展是当前城镇化转型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型时期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城乡共享发展主要包括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共享、成果共享和发展机会共享。近年来,山东省在城乡共享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分项指标看,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最高,已达到共享,发展机会共享达到较高阶段,基础设施共享达到中等阶段,发展成果共享水平较低是山东省大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注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今后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统筹城乡发展居“八个统筹”之首。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是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在加快城乡统筹和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现正逐步勾勒出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即“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宏阔视野为新时期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向导。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互动,分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统摄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内蕴着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城乡一体化发展彰显其时代意蕴。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全新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战略目标体系。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社会建设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消除城乡一体化的制度障碍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然后从城市运营、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达地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与方法举措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撇开直辖市不论,江苏、浙江、广东是最为发达的三个省份。近年来,三省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进展很快,尤其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广东的中山等地做了大量开创性探索。其中,苏州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嘉兴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中山被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及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经验包括突出政府主导地位、突出民生导向目标、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城乡生产力、实施渐进式改革等。改革试验进一步深化的难点在于"土地换户口"、"农转非"人员补偿标准差异、金融体系不发达等。通过土地权益改革、户藉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很好解决以上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是如何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河北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赴成都进行了考察。总的印象是: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观念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思路新,对政策理解把握准确、对接合拍到位;模式新,公正合理,各方面利益兼顾;措施新,城乡规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政府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的特殊成因、机理及其现实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强调政府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平等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基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条件的差异,将“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三种方式,即“外化解决”、“内化解决”和“一体化解决”方式区别运用。同时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同时期(近、中、长期)作用的定位及其转换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小城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建设、惠及全县城乡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分水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为例,在分析加快推进桐庐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突出规划领先,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程立兵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159-159,186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桐城、实现桐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矛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力主在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但现期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广西第十次党代会"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的富民强桂目标必然选择,是广西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但其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桂林市而言,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山水生态名城,其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了广西的前列,但是桂林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大、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等。推进桂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必然选择、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为推进广西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