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责任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压力,CFO作为公司最高财务负责人,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经理层的CFO也须是董事会成员,承担内外部给予的责任,行使自己的监督和管理权力,对股东、董事会、CEO及各内外部审计机构负责。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各细节入手,剖析了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责任和关系。  相似文献   

2.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e Officer,CFO)的设立、职责权限的配置等,是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内,人们似乎更多地关心中国应遵从国际惯例设立CFO,但对CFO的基本职责、CFO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及如何约束其权限等问题没有做应有的深入分析。本文从分析首席财务官在现代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入手,得出了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CFO的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创造条件实施CFO制度的设想,以期对中国建立CFO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红波  史敏勇 《董事会》2007,(12):88-89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我国证交所的对高管"公开谴责"制度可从多方面完善据上交所和深交所"诚信档案"公示的信息,截至10月底,2007年共有16家上市公司遭受交易所公开谴责,涉及高管人员100人之多。上市公司高管之所以遭受公开谴责,绝大多数缘于高管人员怠于或违法披露重要信息、懈于或违法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近日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准则》参照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普遍认同的标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套兼原则性与操作性的措施,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它实质上是公司的权力制衡问题,是对管理者履行职责过程中越权和违规行为的防范和制约机制,以及对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后果的纠正和补救措施,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3年的评价样本,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加权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年度增长率、财务预警值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有助于增强财务弹性和财务安全性。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而这将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财务治理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财务机制及其制衡作用进行的,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旨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企业格林柯尔系下的科龙集团前董事长顾雏军等7名高管人员,因涉嫌挪用格林柯尔收购问题被公安机关拘捕。这是继创维、金正、伊利、格力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涉嫌资金犯罪后又一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随着顾雏军的被捕,近来著名的创维黄宏生案,金正万平案、科龙顾雏军三大挪用公司资金案涉案人员,终于走上了被惩罚的道路。近年来,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涉嫌挪用公司资金为主的资金犯罪案件频繁发生,中国证监会虽采取谴责、停市等行政措施,但并未奏效。事实证明,单靠行政手段治理,已不能达到防止或遏制此类现实发生的目的,完善刑事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用刑罚手段惩治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已成为当前蜗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成就显著,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高管团队的执行,而高管的行为又会受到激励制度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3年创业板1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特征及薪酬激励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高管特征方面,高管团队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薪酬激励方面,高管的薪酬规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本文丰富了高管特征及薪酬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创业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谷学禹 《董事会》2013,(1):10-11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2012年12月19日表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上市公司协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治理情况调研,协会深刻意识到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应成为推进中国公司治理建设的强大力量,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公司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王相林 《董事会》2010,(3):72-73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今年在上市公司全面推行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审计委员会定位为企业内控的审查、监督和评价者,使后者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为我国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国上市医药企业 2012~2015 年间的数据,探索公司治理对医药上市企业创新价值创造率的影响机制,将公司治理划分为控制权分配、科学决策和激励约束三大方面,利用 SFA 测算和非效率项的影响分析,发现公司治理对创新价值创造率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当期,两职合一、精简高效的董事会规模和高管激励表现出了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医药企业想要提高创新价值创造率可在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方面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监督公司内部利害关系各方的行为,有效降低基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成本,在阐述国内外盈余管理文献的基础上,假设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通过构建合理的并可度量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衡量方法,使用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公司季度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性盈余管理视角下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投机性盈余管理更倾向于误导投资者,信息性盈余管理则是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内部信息。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使管理层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就要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产权多样化的股东制衡机制,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优化。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者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信息性盈余管理为动机探究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在对国内外经理层治理评价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系统,并对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治理状况进行了指数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经理层治理状况总体偏低,且行业间和各主、子因素指数间的得分有较大差异。通过对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理层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最后,我们提出了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解决目前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最新文献已经发现高管特征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以沪深两市风电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风电企业和省会城市风电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会因内部治理结构短板而丧失。将企业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区位在省会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为探索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文章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GI),包括了上市公司受到外部机构的审核意见、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机制、经理人员激励四个主要方面。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确实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呈现出逐年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统计特征,并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具有保证担保偏好和连续性特征;上市公司通过担保行为承担了本应由银行承担却最终被银行转嫁的对担保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判的职能;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使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同时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相互担保行为使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监管层第一次颁布的监管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政策负面影响较大,第二次颁布的政策在金融监管的配合下收效显著。本文还就如何规范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以下简称PCT申请)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本文使用2009~2019年创业板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管海外背景会正向促进企业专利国际化,且当高管既有海外求学背景又有海外任职背景时促进作用最强;相较于非CEO高管海外背景,CEO海外背景更能促进企业专利国际化;从内部治理因素看,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正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从外部治理因素看,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地区,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国际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以及高管海外背景领域的相关文献,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专利国际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以2007-201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变量的衡量进行了确定。研究表明:选取所处行业风险、资产负债率、公司的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管理者持股比例和管理者薪酬比例这6个指标作为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因素,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确定权数,得出一个新的衡量高管过度自信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