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示范区建设的立足点是服务中西部,一要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二要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三要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13,(5):23-23,25
为充分发挥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服务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该区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建设、以统筹区域发展为主题、以先行先试为主要特征的示范区,也是推动陆桥沿线地区深化合作、促进东中西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13,(3):23+25
为充分发挥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服务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该区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建设、以统筹区域发展为主题、以先行先试为主要特征的示范区,也是推动陆桥沿线地区深化合作、促进东中西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示范区批准设立以来,在陆桥沿线  相似文献   

4.
示范区建设可能出现三种模式:小发展模式、中发展模式、大发展模式。就连云港论示范区,连云港人建设示范区——小发展模式;就中西部论示范区——联合中西部共建示范区——中发展模式;"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发展模式。上述三种模式,中发展模式是关键,没有中发展,难以实现大发展;不  相似文献   

5.
杜恒柱 《经济师》2000,(8):181-182
山西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接带 ,是典型的中西部省份 ,是中西部发展示范区的最佳候选地之一。1998年初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山西被确定为国家、地方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试点省。把山西建成中西部地区金融改革示范区是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可以说 ,是贯彻江总书记论断 ,指导我国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跨世纪行动纲领。一、创建中西部金融改革山西示范区的现实性与必要性1995年 10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五个要”的要求 ,即 :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要实施有利于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谓示范区服务中西部的现状分析,主要指长期以来,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的示范区构成主体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中西部地区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的合作关系,已开展的东中西区域合作的积极探索。示范区服务中西部的现状1.连云港港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连云港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中西部地区共建、共享:一是区港联动:将港口"一关三检"功能前移至内陆"无水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拓展腹地空间,提高竞争能力。在内地设立了侯马、洛阳、银川、宿迁、新沂、西宁、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谓示范区服务中西部的现状分析,主要指长期以来,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的示范区构成主体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中西部地区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的合作关系,已开展的东中西区域合作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示范区建设可能出现三种模式:小发展模式、中发展模式、大发展模式。就连云港论示范区,连云港人建设示范区——小发展模式;就中西部论示范区——联合中西部共建示范区——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是目前国内国家级区域开发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形式,跨度长、空间大、责任重、没有先例。示范区建设最终实现的是哪一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我们的创新水平。加快示范区建设,一定要实现以下层面的创新。认识层面的创新:确立"三大理念"1".大战略"理念大战略体现在示范区建设的高端化、国际化、生态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大陆桥视野》2013,(5):26-26
根据2011年2月份铁道部在徐州市召开的连云港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评审会形成的评审意见,连徐客专路线起于连云港,途经东海、新沂、邳州,终于徐州,全长183公里,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最高速度350公里/小时,区间运行速度300公里/小时,总投资250亿元。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快连徐客专建设已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我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近年来,连云港市与中西部地区在物流、产业、开放、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集聚理论、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和江苏科技服务机构的需求出发,探讨科技服务示范区形成的动因,通过对江苏省现有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示范区建设存在的示范性作用不强、缺少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缺少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示范机制、优化运行模式、引进骨干服务机构、加强服务机构和企业需求集成、发挥政府作用等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是中国加速生态领域发展改革,探索促进各区域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先行尝试。本文基于设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可显著提高相应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提高环保财政支出和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项政策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地区,该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项政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探究当前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改善方向、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关。未来对内开放是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形成新一轮世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把功能定位为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设,需要各地政府在制度层面的有效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做好示范区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解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内在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欠发达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特别指出应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挥其辐射、扩散和带动效应,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复在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要求以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建成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11)
长株潭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湖南省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部地区增长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谋划长株潭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要遵循区位优势、产业梯度转移、增长极和网络开发等理论依据,科学确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总体思路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8.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文章作为2011年省长课题的压缩本,从皖江示范区的建设成就、皖江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放大皖江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把皖江示范区建设推向新高潮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施"皖江示范区"发展战略已有时日。如何在税收政策上更好地促进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快缩小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税收理论与实务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皖江示范区所处的地理区位、开发时期上的相对滞后、人才的大量流失等方面考虑,在"皖江"实施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符合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20.
示范区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有利于示范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在交汇点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示范区自身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增强交汇点对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建设的辐射带动.示范区目前的建设距上述要求尚有差距,其中产业发展不充分是最大拖累.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点的特殊区位,强化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到示范区投资力度,是发挥示范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引领"产业强市"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也是示范区当前亟需剖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