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现代意义的循环型农业倡导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发展战略,把农业经济活动建立在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环境意识、环境文化等经济社会指标,与生物多样性、土地承载力、环境质量、生态资源数量与质量等生态系统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遵循“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行动原则,促进农业经济系统更和谐地纳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实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信息和资源的有效转换,从而建立整体经济社会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能值分析是指通过能值相关理论及原理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借此可深入分析系统的环境容纳能力、能值效率、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更好的发展农村解决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国内农村生态系统能值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针对国内农业生态经济进步的现状客观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农业生态发展迅速,但就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方面,在资料收集、理论不足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并提出严控人口数量、科学开发后续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运用构成、增强可更新环境资源运用效率等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全方位进步及农业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可持续性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8年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值由0.2074增长到0.8796;近年来,甘肃省农业资源禀赋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最高指数值仅为0.1395;2017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指数值及其增长速度仍然较低,故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仍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系统中的影响显著性逐年增大,两者的交互作用愈发增强,2018年其指数值达到0.2990;评价年份期间,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0233增长到0.2153,仍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但表现出了良性发展态势。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制定系统间协调发展措施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鄂西北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评价得出研究区各子系统的潜力,其中资源系统潜力比重为59.49%,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分别占了 12.87%、12.34%、16.30%.结果表明:资源和环境系统潜力占据主要部分,评价指标体系能综合反映研究区耕地整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符合整理区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可持续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规范化评价的措施,可为山区实现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城镇化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解决发展中地区资源枯竭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系统分析法、调查统计法及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区域生态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说明生态城镇化的发展原则,并以河南省濮阳为例,从经济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3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绿色之都、幸福濮阳"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建设性的提出构建优美旳自然生态系统、构建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该文对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乃至处于发展中的其它地区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为全国其它区域生态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建设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上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上地的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要求人们应用大协调学的理论,从大尺度、大背景、大结构、大气候和大格局上研究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机制的建立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农业系统是由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经济系统、技术系统和信息系统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技术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论文通过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多角度分析和探讨建立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开发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发展海洋经济已上升为各沿海国家的国家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诸多因素,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污染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等。为实现我国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应该做到:实施科技兴海,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海洋管理体制;健全海洋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当前,人们对森林生态体系的评价多集中于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的评价,特征评价和协调性评价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在界定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造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区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人地相互作用、互相制约,有利于其它生态经济系统的巨系统。西北山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许多问题,对祁连县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运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生态足迹方法对该县1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发现该年经济发展在其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对该县在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构成湿地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对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经济系统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滨  尹鑫  李伟 《水利经济》2019,37(4):13-16
通过对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现状的剖析,以解决水生态问题为导向,以维护河流水系整体性,协调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关系为目的,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从法规标准、管理运行、监测考核、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对策体系,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对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情,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11个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69个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00-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化发展是未来我国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但是对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尚不充分,不能满足产业推进生态价值评价转化的实际需求。构建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从生态环境水平、技术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建立了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开展17个样本茶园的实证研究,计算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同时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阻碍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 17个样本茶园的评价结果与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原有判断基本吻合;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生态效益维度中的水土保持情况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多样性,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维度中的农药残留是否零检出。[结论]该文构建的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茶园生态化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此获得生态省建设中主要指标建设情况、完成程度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在总体建设指标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是处于初期建设水平阶段;从单项建设指标看,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2个方面进步明显,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省内各地区建设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补偿方式运行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建立长久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已成为推进中国林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并受到政府及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阐述了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的运行现状,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森林生态补偿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完善政府财政支付体系、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明晰产权机制以及与市场化补偿相结合是未来森林生态补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态活度生态位测度,剖析了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经济生态活度与社会生态活度,阐释了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度差异。从整体上看,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优于其经济生态活度,并显著优于其社会生态活度;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化效能显著,但三大亚系统的功能协同度较弱、功能优势不均衡。天保工程的稳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持续延伸,使林业经济进入生态功能显著优化、经济功能有序提升、社会功能适度增强的新常态。因此,应根据林业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并提升其自然生态活度、持续增强其经济生态活度、切实提升其社会生态活度,实现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协同呈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辽宁省鞍山市的实际 ,提出立足于大地质大资源 ,建立科学的大管理系统这一以创新思维更新矿产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文章认为 ,建立科学的资源大管理系统需加强地质勘探、扩大资源储备量 ,确保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长久支撑是建立此系统的目的 ;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化有偿转让是此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 ;建立良好和谐的矿山生产生态环境是此管理系统的终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