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统治思想,渗透到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部分,从孔子开始到各代儒学的兴盛,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更是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它最初的天命观到统治思想的最终确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统治阶级的影响之深,而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变,对于康乾盛世中国的出现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五常"也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是怎样一步步在康雍乾三帝时期确立了清代道德生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依旧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同时又有启蒙精神的萌芽.由于中国当时的经济依旧是小农思想主导的自然经济,启蒙精神并没有成为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而是在历史潮流中潜存下来,并在中国近代戊戌时期得到全面的启动.对船山《周易》乾卦诠释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研究,我们会发现,船山的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启蒙精神,其儒家思想是融入启蒙精神的儒家思想.这一启蒙精神,是在中国明清之际话语系统的中的启蒙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启蒙精神,并不能通过其自身的发展,而形成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方法论是研究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方法的学说 ,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或途径 ,直接关系着事情的成败。正因为方法论如此重要 ,所以我们党一贯强调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 ,以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新的世纪、新的任务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了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而正确认识方法论的内涵以及它与世界观的关系 ,摆脱停留在单纯寻找“现成方法”层面的偏颇 ,就成为当前把学习引向深入的关键性问题。怎样理解方法论的内涵 ?列宁曾经摘录过黑格尔在《逻辑学》中…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弗里德曼的“F论点”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通过再解读弗里德曼和波普尔等人的思想可以得出:尽管考德维尔在综合了哈奇森、马克卢普和博兰德等人的评论后得出了方法论多元主义的结论(支持这一论点的还包括李和平主张的多元性综合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证伪主义思想在弗里德曼学说里是有其支配地位的。波普尔的思想是弗里德曼方法论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儒学基本理念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学”指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起传承至今的儒家学说。儒学中的“儒”是指从事礼仪教化的士大夫阶层。“仁爱”思想、“和”的思想、“义”的思想分别是儒学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精髓思想和基础思想。通过对儒学基本理念的演变进程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近代儒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儒学的消亡。在当今社会,儒学的合理内核体现在儒学基本理念的社会意涵之中。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一直奉行理性主义传统,并把确定性经济社会观、经济人假定和个人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硬核;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又不断地把逻辑演绎、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纳入它的方法体系中。在如何对待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中,以揭示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演变为线索的路径可以让我们发现它的理论具有的特性。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要根据研究的实际问题实现多样化,包括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借鉴当代西方异端经济学方法论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可能性在于,批判实在论以马克思为思想先驱,同时从异端经济学中提炼方法论合理内核,因此能够为我们借鉴异端经济学方法论提供新的视域。必要性在于,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中,异端经济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的合理内核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借鉴异端经济学方法论有助于彰显隐含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创新与发展经济学思想,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本位"思想主要根源于儒家思想以及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它是现阶段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不利因素之一。现代法律理念与"传统人"的背离和张力,是困扰转型国家法治进程的一个严重的突出的问题。因此,光是简单移植和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体系,并不能必然地带来法治,而主体因素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成员道德品质、 道德情操和道德理想的重要途径.董仲舒是汉初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的思想体现了先秦时代特色,是一个更高阶段上融合了各家思想的更发展的思想体系.其思想以儒为主、 儒法合流的产物,同时吸收了先秦道家、 阴阳家以及殷周以来的天命神权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从而形成了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努力,自汉朝开始确立了它在封建社会的主体地位.尽管董仲舒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的思想中仍然有许多闪光点,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其中 ,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此外 ,辩证逻辑方法 ,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 ,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 ,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 ,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比如系统方法 ,它很显然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14日,弘道书院成立.我们邀请数十位学者参加典礼,一半是儒家学者,一半在儒学界之外的哲学、法学、政治学领域. 这么亮相,自然引起争议:这是一家儒家书院吗? 虽然,我常对人说,自己是儒者,但同时我又会补充说,儒学不是一个学科,儒家也不应成为一个封闭的专业圈子.儒学守护的是中国之道,道,理应无所不在.儒者所要努力的目标应当是,吾道一以贯之,让儒学无所不在.弘道书院正是为此而成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思想精髓中,与人为善的仁爱观、义然后取的义利观、诚信无欺的立世观等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是我们塑造大学生新型人格、加强和谐班级建设的宝贵资源.在高校通过邀请专家做儒家思想专题讲座.鼓励学生阅读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在班级组织开展与儒家思想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教师践行儒家思想传统美德等形式来传播儒家思想,推进高校和谐班级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必桂 《开放时代》2001,(3):125-127
什么是海德格尔的“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彭富春的博士论文《无之无化》昭示我们:对于海德格尔而言,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就是作为虚无的存在。 《无之无化》试图说明:不是存在与虚无,而是作为虚无的存在或作为存在的虚无是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虚无不是陈述的否定和存在者的褫夺,而只是其自身,虚无虚无化。为此,彭富春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1、海德格尔的无之无化意味着什么?2、他如何在他不同的思想阶段将无之无化形成主题?3、无之无化为何对他而言形成主题?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统一于无之无化。第一个问题的口答是在导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本杰明·史华兹学术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以方法论为中心的思想史观.作者认为,史华兹不是那种抽象理论的构造者,而是对思想世界有敏锐洞察力的历史学家,因此他的方法论论述带有显著的实践性格.  相似文献   

15.
儒学就其原生结构来讲,是一个普世主义的体系。但近代以来儒学的普世论立场逐渐丧失,形成了儒学特殊主义的论述。特殊主义的儒学受到两种力量的直接推动,一是中国处于国际竞争的弱势状态,儒学要为这一处境脱困;二是西学对儒学所处的观念优势,使得儒学陷入观念自辩的窘境。加上儒学中人以抵抗现代西学为职志,西方学者以理解的心态为儒学做特殊主义的解释,使儒学的特殊主义逐渐定型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但特殊主义儒学对于儒学的现代转进发挥着消极影响。普世主义的儒学保持自己古典形态的儒学特质,它是一种完备性的道德—哲学体系,但这一体系在理论上与其他完备的宗教、道德与哲学学说和平地进行理论竞争与平等对话;在实践上支持自身蕴含的民权理念的自我实现,维护现代基本政体,从而促成儒学支持而不是反对中国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最近 ,省委书记王旭东同志提出 :“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哲学 ,研究方法论 ,努力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 ,使我们的思想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端正思想路线 ,掌握科学思想方法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搞得更好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哲学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反复强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自己就说过 :“没有哲学 ,我就不能前进。”恩格斯指出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种理论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 ,“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牡莹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在这个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邓小平把哲学的方法论贯彻其中,用哲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因而使得他的经济理论更富有科学性、实践性。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很多,本文只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斯密问题"的经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密问题"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它的真伪、结论,而在于分析这一问题过程中带给人们的思想启迪.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它,思考它;而不能用"存在"与"不存在"来简单地回答它,争论它.将这一问题引申至对于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乃至如今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本性思考将会更有意义.经济学并不应是如今仿佛作为数学分支的学科形式存在,究其根源应是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即是以这样一种视角,以"斯密问题"为媒介,另辟蹊径,通过《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个角度共同分析,体悟斯密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思想基础及其对当今经济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明艳 《经济师》2002,(9):268-268,270
孔子思想 ,博大精深 ,形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有着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中 ,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久远深刻 ,而且也极为广泛。它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之中。儒家思想甚至可以被视为是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思想学术界的一大变动,就是新儒学重返学者关注的中心.早在80年代中,文化激进主义风头正健之时,以华裔学者为主干的一批海外学人,就借东亚经济奇迹之发生为契机,学术上以韦伯的理论范式为入口,倡导儒学的复兴.随着文化激进主义的迅速消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日渐上涨,同时凭借着若干非学术因素,今日新儒学大有成为显学的趋势.面对这种思潮之迴转,人们或许可以问:我们可以期待当代新儒学带来什么?当代新儒学属于20世纪中国儒学的一部分或一阶段,是传统儒学的继承与革新,它的精神资源及其历史也许先应该告诉,我们不能期待新儒学的是什么?可以十分明确的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儒学重新上升为意识形式,或者更明确地说,应该拒绝政治化的儒家.汉代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正是这一点令它在近代招致了严厉的批判.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尽管有许多缺陷,延续2000年的儒学独尊终于结束,是为历史的一大进步,难以想象它会在未来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重演.同样明确的是,不应该将儒学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结合,使儒学复兴的努力演化为文化沙文主义.此外,我本人看不到儒学复兴成为现代化动力的前景,也看不出它能提供解决经验层面的现实问题的可行方案.这两点,我们虽然不能断定今后必定如此,但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