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兴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逻辑。而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集成代表,物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了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重构了目前的金融信用环境,为金融业带来了客观信用体系,为"物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彻底改变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中的逻辑思维,对金融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方面实现"帕累托改进"。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大势,重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中的逻辑,打造出具有普惠化、智慧化、精细化的物联网银行将是中国银行业前沿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新方向、新战略、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技术的推动,使越来越多精细化的保险创新得以实现,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然而,互联网保险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金融科技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科技+保险"在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金融科技在互联网保险变革中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及时做出应对,对推动互联网保险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我国金融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占主体地位,在信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又受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服务模式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新式改革和创新,呈现出了产品更精细化和多样化。这种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市场化重构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特点和优势中分析现在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改革和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是信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高成长性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有生力量,金融支持是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资金瓶颈、化解创新风险的重要途径.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基于信用视角分析金融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科技信贷业务、加大政府统筹科技金融力度、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金融,而目前金融业在"三农"问题中显得尤其薄弱.国家应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向农村金融倾斜,金融机构应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7.
新《公司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面、长远的法律依据.新《公司法》有关公司市场准入、公司章程、对外投资、合并、分立程序等方面的修改,有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等方面的新规定,均是对公司制度的重大变动和补充.新《公司法》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产生巨大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公司客户的交易审查和日常监督,强化双方之间合同的约束力,以防范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可以有效加强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对接,促进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2010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要求.为了推进科技和金融有效结合,2011年2月24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召开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共同启动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带动金融资金支持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商业模式,正在影响并改变着银行业的产品体系、盈利和经营发展方式,加速金融脱媒,重构银行业竞争格局.中小金融机构特点鲜明、劣势明显,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势必会对其造成冲击,但如果二者契合得好,也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与大银行合作形成“零售——批发机制”,发展电子银行,促进线下业务线上化,与互联网公司深入合作,建设直销银行,打造小微信贷平台等都将是中小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可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变化,经济的高级化倾向日趋明显,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分业经营的模式不再适应金融业的迅猛发展,特别在加入WTO之后,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生存、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体制、法律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实行混业经营还面临诸多障碍。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务必切实把握住世贸协议“争”给金融业的几年过渡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实行业务交叉,多种经营,从根本上完善我国金融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增强国内金融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保险业的特殊性和本国国情,我国保险资金运营立法应当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稳健投资”的原则。根据入世后的新形势和保险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应当逐步放宽和完甚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同时,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相关立法,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和效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对西部大开发的速度,效率甚至成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论述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职能定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分析了中政府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的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引起了企业极大的关注,工资集体协商是企业与市场日益成熟的表现,但在我国卓有成效地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实行上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探讨,本通过对“协商办法”可行性的理论分析,力图论证工资集体协商在中国将在走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路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理论长期处于隔离状态,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的产生和企业内部权威的来源,企业能力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边界的动态变化。基于企业家的视角,企业的本质是企业家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企业边界是企业家基于价值最大化主动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等教育要获得可持续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于千头万绪的思路和对策中,最重要的工作还是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从地方院校的主要特点出发,应从学术方向、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四个方面抓好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宋朝总管全国财政的机关,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是三司,元丰改制之后为户部,京师粮仓作为宋朝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机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仓粮的收支与存贮,宋延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仓官吏的营私舞弊是仓务管理中的痼疾,伴随宋朝始终.  相似文献   

17.
税式支出是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放弃一部分税收收入而让给纳税人的一种主观行为。本文就如何运用税式支出中减免税与优惠税率推进经济发展,提出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运用政策,造福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有没有抽象的一般的道德、有没有抽象的一般人性、有没有抽象的一般的爱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然而,一个半世纪过后,有没有普世价值之争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重温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来,中国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造,先后采取了许多金融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由于传统的惯性和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的矛盾仍未得到解决.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看,中资银行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还相差甚远.加入世贸以后,占据产品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构成较大的威胁,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这对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经营模式变革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经营模式变革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是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前提和推动力;同时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要求又是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其次回顾二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经历了合作化、分散化、再到产业化的变革过程,每一阶段都存在着二者的相互作用;再次,对郫县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直观地验证了二者的内在相关性;最后得出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针对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尚存问题,应着力建立和谐农地使用权流转关系,建立健全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健全农地社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