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 《财政监督》2012,(11):40-42
2006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准则特别注重公允价值的使用,那么如何取得公允价值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非货币性资产在公允价值下的会计核算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为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三个层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活跃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导致非合作博弈下囚徒困境影响着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的公允性以及集体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提出以合作博弈来改变囚徒困境,并从健全现有市场,建立诚信评估机构及加强监管等角度对准确有效地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的公允价值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在集体最优决策的情况下,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被准确有效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黎发敏 《云南金融》2011,(4X):165-165
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是历史的选择,资产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符合通用性资产的定义,由此得出了通用性资产适合公允价值计量,专用性资产不适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黎发敏 《时代金融》2011,(12):165+186
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是历史的选择,资产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替代品,符合通用性资产的定义,由此得出了通用性资产适合公允价值计量,专用性资产不适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苏宁 《投资与合作》2010,(10):10-10
本文从公允价值准则中的应用为出发点,重点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为企业提供的利润操作空间,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验证.本文以2011年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价格模型检验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资产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股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的与股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证券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均为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设计与选择应满足两个目标或标准,其一是为资产评估确定公允价值提供坐标或标志的目的.因为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给出资产在各种条件下的合理价值或公允价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始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评估时点评估对象自身的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公平和公允.对于一个相对的概念和指标如何把握呢?寻找一个坐标或标志是非常重要的.其二,资产评估是专业人士向非专业人士提供的专业服务,保证资产评估报告和评估结论被正确理解和使用是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作为资产公允价值的典型标志或正常条件下的资产公允价值,而非市场价值一定是特殊条件下的资产公允价值,明确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是不同条件下的资产公允价值,而非市场价值成立条件的特殊性,必须向评估报告使用人做明确的披露和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以及损益的确认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如何选择正确的计量属性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确认,以至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可靠、更相关;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由于公允价值数据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很多的估计与判断,使得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受到了限制,但是,估计和判断是会计具有的特性,我们不应将专业人员的判断与“人为操纵”混为一谈。因此,在会计计量属性中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会计报表的质量的提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将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资本市场得到不断完善,经济也将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方旭军 《云南金融》2012,(6Z):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新准则对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两种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涉及具体处理,也未对相关税费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应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方旭军 《时代金融》2012,(17):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减值计量的基本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本文从公允价值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并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资产减值进行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交易即物与物的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最关键的会计问题应该是资产的计价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公允价值则是非货币性资产计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刘霁 《时代金融》2010,(8X):136-137
<正>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两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等两个条件。否则,则以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换入资产价值。本文主要针对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最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新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3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FAS15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仍应以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但排除了APB意见书第29号有关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例外,将其替换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的例外。本文分析了FAS153与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启示,其中主要是“商业实质”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饱受指责,美国证券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采取了允许金融机构不必按当前市价确认金融资产价值,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以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等措施力图缓解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仍有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基础。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并考虑如何实现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和可比。  相似文献   

17.
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标准看,公允价值是其主要计量属性。实际上,广义的公允价值包括所遥资产减值准备计量属性,即资产减值计量离不开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我们可以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理解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这里的“公允价值”包括现行成本或重置资产、现行市价、销售净价(net sellingg price)、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随美国金融危机不断向其他国家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引发混乱,实体经济受到重挫。公允价值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迫于各方压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公允价值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和必要的修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虽未废止公允价值条款,但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美国正式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在公允价值准则的规定下金融机构因资产市场价值的“自由落体式”下滑产生了巨大的减值和损失,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界、政府和议会的压力下,对157号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分析,并于2009年4月9日发布了公允价值准则第4号员工立场公告(FASB STAFF POSITION),该公告对157号公允价值准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在“市场萎靡”情况下资产债务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会计准则,该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模式。新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这次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增强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但是很容易被企业滥用,操纵利润。本文讨论了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公允价值在新准则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应用的障碍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