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长春老工业基地改革和发展情况 基地形成阶段。国家在推进以建立装备体系为重点的初期工业化进程中,把长春作为全国工业布局中的重点城市之一。投入巨资相继建设了一汽、长春客车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使长春成为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到196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冬民  韦苇 《生产力研究》2004,(12):101-10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优势,结合新型工业化思路,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是时代的要求,实现就业有效增长、重塑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的最重要的主题.其中,经济结构性调整是“再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包括提升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竞争力,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产业多元化战略,而且也包括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及经济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早建成的重工业基地,但近年来东北地区体制错位、资源与发展矛盾加剧、区域经济衰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只有在实行旧体制改造、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同时,调整产业体系布局方式,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 ,然而 ,事实证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许多症结都在于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就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 ,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决好企业改造滞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展比较优势 ;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已经过去十二年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措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做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对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形成新的增长区域意义重大。具体看,应推进老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体制创新和发展转型、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旅游的兴起是在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对于老工业基地企业来说,工业旅游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条件,也有制约因素,建议把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巩固学生市场,开拓其他市场;加强企业合作,做好导游服务;合理安排线路,创造美好体验;坚持科学发展,延长生命周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迟 《经济纵横》2004,(10):39-4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推进市场化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本文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障碍和难点 ,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工业化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山西作为我国能源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如何对其判断和推进其新型工业化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对山西新型工业化进程和阶段的评价、判断及相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初步探讨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沈阳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一直十分关注,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到老工业基地考察和指导。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问题来辽宁进行专题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要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速推进。这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沈阳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突…  相似文献   

14.
要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重组 ,就要针对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制定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重组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戴秀英  张淑杰 《技术经济》2003,22(11):20-21
吉林省建设新型工业省 ,根本措施是创立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增强集聚全球紧缺资源的能力。因为 ,新型工业化是市场化的工业化、全球化的工业化、信息化的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而吉林省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 ,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市场封闭条件下 ,靠大量消耗廉价资源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建立起来的低水平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要使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省转变 ,必须以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吸引全球的紧缺资源、利用世界先进技术 ,对吉林省的旧结构、旧制度、旧观念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1、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经济体制向市…  相似文献   

16.
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八五时期前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奠定了我国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技术革新的快速推进,日益落后的传统产业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全国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振兴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成渝经济区中的成德绵老工业基地为例,在探讨其传统产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成德绵经济带振兴传统产业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以期对我国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是本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导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黑龙江省风险投资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风险投资的主要模式、运行策略以及有关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及其他省市的老工业基地的风险投资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在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中,资本运营的效率的高低是其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