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观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根据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究其本质是由于“人职不匹配”造成的,因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聘招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因此“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引导大学毕业生在认真地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之后,寻求人职最佳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走以创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和增量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途径,寻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他们从就业走向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不仅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应大力发展需要大量大学生的“大学生密集型产业”,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不过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大学生密集型产业”最兴盛的国家并不是拥有最多大学毕业生的中国,而是大学毕业生比中国少得多的美国。尽管美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5.
《金山企业管理》2001,(2):34-35
2号高压聚乙烯装置甲班现有人员11人,基本上都是来自石化技校的毕业生(也曾有过大学毕业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尽管班组人员调动较多,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班组建设管理工作。经过8年的工作磨练,班组的11名同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密切配合、团结友爱,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并且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职工小家。尤其是班组在开展“特色管理-双人确认制和手指确认法”活动中制定了计划和目标,并提出口号:“三学一练”为抓手,勤学苦练出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收获,我班曾获得的荣誉有:1994-2000年连续获得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优秀班组称号;1994年荣获集体三等功;1997年获上海市文明班组;1999年获公司集体二等功;2000年获上海市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7.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8X):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06,(9):58-59
2006年夏天,又有413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而去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2006年全国近百所高校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占49.81%;尚没有找到工作的为27.25%;6成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将月工资定位在2000元以下,甚至有1.58%的毕业生愿意以“零”工资就业。2006年,两个词汇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一个是“跑场”,专指手持简历,在招聘会挤来挤去的情形;一个是“考霸”,专指那些虽然屡次失败,但依然屡次报考公务员的考生。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的职位有10282个,而报名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10.
春光 《人力资源》2003,(2):8-10
近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寒流已经来临,210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焦点。对这一现象,人们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有人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症结在就业观念上,大学生不能“理性“就业;也有人说:“就业难,纯粹是‘扩招’惹的祸”,各大学在就业指导中提醒毕业生们,要“先就业后择业”,同时社会在呼唤着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要太挑剔。真是舆论纷纷,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11.
闻声远 《管理观察》2011,(21):67-69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优势、困境以及大学创业教育等角度对自主创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在政府、学校和个人共同营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下指导大学生提高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2.
近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有所增多,去年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20多起,而过去这类案件很少.当前,大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都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应届毕业生留用任职协议》或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为能留住人才,防止被大学毕业生当作实践锻炼的“跳板”.一般在所签协议上都写明毕业大学生的最低服务年限,并约定如大学毕业生服务期未满而辞职。将赔偿单位数额不菲的违约金?但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对单位的待遇或环境不满意而提前解除合同,且不愿赔偿违约金。而单位因大学毕业生不愿赔钱便扣留其档案,不办退工手续,从而引发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13.
彭长桂  张莹 《人力资源》2006,(14):55-60
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华英才网一直非常关注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状况。在“2006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中,中华英才网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在择业求职中的主要关注点及相关情况,尝试在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帮助企业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政策, 提高以招聘为中心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整体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大学毕业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文凭较量,发展到了“价格战”。2003年,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率先主动提出了“零工资就业”,拉开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格战”的帷幕。此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特别是今年愈演愈烈。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0.8%的被调查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的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导致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对来说,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针对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政府、高校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宛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而最终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就业难同时显现的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慢就业”现象。文章聚焦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群体的心理因素,立足高校就业工作群体,探索在精准帮扶思路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成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回炉” 折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回炉”与就业难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重新走进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现象被称为大学生“回炉”。早在2000年,全国一些技术学校就已出现此类情况,最近几年更为多  相似文献   

18.
由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针对女大学毕业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全国普通高校2014届理工科院校女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29.5%,可见在初次签约的进展上女大学生明显滞后于男大学生。此外,理工科院校女大学毕业生签约建筑业、制造业、电信及电子服务业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男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受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为了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大学毕业生目前就业现状,分析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娜 《中国就业》2009,(6):45-47
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就业,又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热点。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种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裁员增加、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的稳定。当下,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近年来,根据人保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