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融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融资,融资者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矗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有首次发行上市融资、企业债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第二种是间接融资,投资者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者通过金融机构以借贷等形式间接募集资金。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在筹资能力、稳定性、成本及风险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直接借贷的资金融通方式。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在融资机制、融资风险、融资成本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直接融资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直接融资发展很快,但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协调两种融资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更新观念,着眼于创新。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直接融资的宏观管理,使直接融资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融资是资金盈余方面过借贷、购买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短缺方,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二是资金盈余方要取得一定量的利息、股息等作为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市场经济下两种基本的融资方式,它们特点不同、资金中介的方式不同、兴起的条件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基本功能不同,直接融资和  相似文献   

4.
刘星 《经济师》2003,(9):108-109
西部地区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依靠自身的积累 ;二是进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主要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文章从政府作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三个角度概括了对西部地区融资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融资方式选择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自筹,二是直接融资,三是间接融资,四是政府扶持资金等。自筹资金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个人投资资金,即天使资金;风险投资资金等等。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政府扶持资金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在各种融资来源和融资方式选择过程中,一方面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另一方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也不同。以下对这两个方面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成熟,都要以投入、保持和再投入、再保持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前提。融资即筹集资金过程贯穿在整个企业运行、发展全过程中。从筹集资金来源看,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从筹集资金的性质来分,可区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有的区分为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  相似文献   

7.
俞玮 《经济论坛》2007,(10):100-102,111
一、企业融资方式及一般规律 (一)企业融资方式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The New PalGrave A Dicionary OF Economics):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国内对融资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资金融通;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融资主体角度,可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第二层次将外源融资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第三层次则是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再进行进一步细分.其中,间接融资一般都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债务融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直接融资则包括债务融资(企业直接发行债券等)和股权融资(如发行股票)两种.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可通过外部筹集和内部积累取得。由于内部积累极其有限 ,企业发展则主要依靠外部资金 ,即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取得。因此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对企业至关重要。金融市场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可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要 ;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 ,主要是解决长期资金供求矛盾。在金融市场中 ,资金在供应者和筹资企业之间可以直接流动 ,也可以间接流动 ,相应地企业筹资方式有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 ,…  相似文献   

9.
融资方式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约束与金融风险间接融资是一种可以无限拓展的资金融通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具有资金形成规模大、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和自身效益的原则,选择资金的投向,有利于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银行主导型的间接  相似文献   

10.
戴晓凤 《经济前沿》2001,14(5):30-33
一、银行中介的专业化与规模优势在现实的再生产活动中,储蓄资金向 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交易来实现的。资金的交易从形式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市场中介为基础,最终贷款人购入最终借款人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等,常称之为本源证券,而与之直接配对的直接融资;二是间接融资,即最终借款人从专门的金融中介机构借入资金、金融中介机构则通过向最终贷款人发行对自身的金融要求权的间接证券获得资金,然后转换成本源证券以完成资金的供需匹配。 间接融资下的银行中介,一方面以发行存款等间接证券的形式,大量地吸收零星分散的余裕…  相似文献   

11.
企业融资:现实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企业融资有两种方式,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当企业缺乏内部的自我积累时,外源融资就成为主要融资方式。在外源融资方式下,又可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和以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但是,在我国企业改革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格局弊端日益显化,隐藏的危机不小。一是银企关系不畅。由于体制的原因,企业资金供应由财政拨款改为贷款后,企业绝大部分资金都由银行提供。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致使经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与应有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有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法律政策环境、间接融资体系及直接融资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的对策首先是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民营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体系,以逐步缓解和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东北地区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我国金融业畸形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与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的比例失调,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长期依赖于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体系,结果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高度,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以及经济的健康运行。由于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的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无资金可贷”;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和社会信用差,导致金融机构“不愿贷”和“不敢贷”.  相似文献   

14.
刘广云 《经济问题》2001,(10):50-51
我国国有企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融资格局应当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国内融资与国际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网络型融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探索转型时期我国直接融资的功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直接融资市场还很不完善,但直接融资效率还是高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率的提高对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其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宁凌  郭廓 《经济论坛》1999,(5):41-41
直接融资———融资结构调整价值取向根据融资渠道的不同,融资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即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来源于银行、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亦即间接来源于居民储蓄。直接融资则主要从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上筹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是一种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本从微观角度度在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及上市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素,从宏观角度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直接融资与国内生产总值负相关,间接融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清楚地看出我国融资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是低劣的,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中国的资本形成的一个严重不足(缺陷)在于直接融资薄弱,即金融资产证券化程度很低,这正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企业资金普遍短缺和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比率大、成本高、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与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占比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提高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占比则显著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不同企业所有制属性、行业属性、技术密集型属性和资本密集型属性中,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与提高间接融资占比分别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提升企业利润率,从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但提高间接融资占比则会显著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降低企业利润率,从而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