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失业的基本状况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而未从事工作的状况,包括我国的待业、下岗、长期放假等各种状况。一般说来,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导致的结果。我国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也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和需求相对减少所形成的。从劳动力供给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受解放后三次生育高峰影响,增大了劳动力基数,以目前12亿人口,每年15%。的出生率计算,每年新出生1800万人,减去死亡人数,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约为10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  相似文献   

2.
张永业 《发展》2003,(5):30-31
记者:目前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怎么样?朱志良:就业和再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劳动力总量过剩,失业人员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目前,我省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的情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预测,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10万人,而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3万个;全省农村每年约有311万劳动力需要输转,而目前的输转量只有266万,还剩余45万;同时,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1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而近…  相似文献   

3.
《开放潮》2003,(9):42-42
记者从8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的福建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区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沿海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十五”期间,福建省每年需安排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近4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历年都未超过20万个。  相似文献   

4.
失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解决失业问题应拓宽思路,寻求现实可行的方法。一、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必然使失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供给角度说,由于以下三个因素我国劳动力供给将长期过剩:l、劳动年龄人0的过快增长是我国失业人D长期存在的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0的自然增长为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的资料,“九五’饿问,按照目前妇女的生育水平、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我国平均每年将出生2060万人,净…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公开失业人员520万人泪有企业亏损引起的隐性失业约1300万人。城镇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过剩。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明显上升。1953年、1964年第一、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50%。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抽样调查时,这一比重上升为60%左右。我省是个人口大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据预测,到下个世纪初,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陇南地区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讲,虽然纵向发展快,但横向相比层次较低,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突出,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岗位少.全区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而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的后面.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据测算,全区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4.2万人.其中:新增劳动力1.3万人(统配和非统配大中专毕业生4200人,城镇退伍军人450人,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8350人),各类失业人员2.9万人(包括滞留在再就业中心的下岗人员7762人),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全区约有43.5万人需要输转,还有将近1.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寻找岗位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再就业工程中的政府职责高建军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失业与就业乃是其调控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因企业破产、兼并而释放出的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再就业人口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在我国现有的失业及养老保险只能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速度较慢,甚至是负增长(单位就业),而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一是新增劳动力,每年近1000万人左右,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目前是420万人左右,三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近1000万人,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亿7千万人,城乡失业人口总计2亿左右;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弹性随着经济结构的转换不断下降,就业弹性是指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增长的比率,1980至1989年全国GDP平均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就业增长3.0%,就业弹性系数为0.32;1990至1995年,GDP平均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就业仅增长1.3%,就业弹性系数为0.11;目前已降至0.1。  相似文献   

9.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问题透视 1.再就业工程安置的下岗失业职工数量有限与待安置的下岗职工不断增加的矛盾。如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的1995年,安置的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为140万人,为下岗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进行转岗转业培训32万人。这不算小的成绩与当年城镇失业人员500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1500万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劳动部规划,“九五”期间将帮助500万人实现再就业,也即每年能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目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第一大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目前我国供大于求的状态依然存在,并且矛盾非常尖锐。据估算,“十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将是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要满足这2亿多人的就业至少需要今后5年每年增加几千万个工作岗位。因此,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将是高失业率和失业期两种现象并存,各种矛盾交织,就业弱势…  相似文献   

11.
杨世兵 《发展》2004,(5):44-4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约占总人口数的62%;农村劳动力为4.8亿,约占总劳动力数的66%,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从现有的农村资源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其余1.5亿为富余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2004年城镇将新增劳动力9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万下岗职工和800万已登记的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300万人.按照2004年预期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3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由于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劳动力增长压力依然十分沉重。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50万,每年仍将净增劳动力1080多万人。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研究》2008,(2):62-6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丰润区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区,近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驻区大厂企16个。几年来,丰润区把抓好就业再就业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有力促进了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该区每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万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安置,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透过该区就业工作的实践,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全国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2200万-2300万人,其中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达1000余万人.尤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全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1998-2001年,分别为50%、42%、36%和3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7.
姚明 《发展》2006,(5):59-60
当前,随着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降低和老龄化,全球劳务的总体需求将更快增长,海外一些国家地区劳动力严重短缺。中国是个劳动力相对富余的国家,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富余劳动力问题将更加凸显。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1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加上现存的失业和下岗人员,每年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此外,中国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所以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国内市场由于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对劳动力吸纳的力度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拓宽海外劳务输出的窗口,加大海外劳务输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全球化,使”有限的就业机会与众多的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失业已成为全球的病疾。面对顽症,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再就业。笔者搜集了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对研究我国劳动力再就业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一、美国:加强技术培训卜一睹备型就业美国早在10年前iii:j--一始注重再ha培i)I,帮助失业者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此,美国国会和政府为再就业培训制定了不少法律,其中的“就业培训合作法”是最早的主…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目前就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我国农村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300万人左右,此外每年还有200多万大中专毕业生,约有几十万复员转业军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中精减下来的人员,再加上城镇已经失业和不断失业的人数,粗略估计,城市每年的劳动力供给将超过2500万,而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大约提供700万个非农就业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另据我国权威部门测算,我国城镇失业警戒线:轻警戒线为6%,中警戒线为7%,重警戒线为8%,安全线为…  相似文献   

20.
一、面对失业的挑战失业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对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来说,“九五”及2010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失业问题可能是其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据估计,目前我国城镇显性失业率约在3%左右,按城镇劳动力1.5亿计,则城镇显性失业人数达450万以上.城镇隐性失业率约在17%左右,农村隐性失业率高达37%,总人数达2亿以上,这样高的失业率,这么多的失业人口,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会不断显现,劳动力从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大量隐性失业会急剧地转化为显性失业.加之我国人口增长的惯性,每年净增劳动力人口1000万人,就业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国外有的学者这样比喻:社会经济好比是马,人口就是车.中国经济发展的“马力”几乎被人口这辆车消耗殆尽,以至于外国人发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叹息.因此,我们必须审慎思考,迎接挑战,努力寻求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用事实证明我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