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8,(10):183-185
今年两会指出今后要更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从而达到“最好行政”的目标,实现科学、合法、合理、有效的管理,关键是加大市场竞争机制自行调节以及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因为传统政府管理职能,社会多元治理模式没有形成,使社会管理水平低下亟待提升,非营利组织既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不仅是形成社会多元治理的关键,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造成的环境危机与经济危机,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而失灵的现实,西方学术界开始探讨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三方之间的现代治理。现代治理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政府适度界入市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保护产权;另一方面要求政府与社会的界限,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治理,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同时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组织,也称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其发展可以有效弥补政府与市场服务的不足,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鼓励社会组织发展,以承接社会服务.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则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提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在此精神的指导下,福建省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如何,本文试从将福建省社会组织发展情况与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以评估福建省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社会企业在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所具有的弥补政府、市场和志愿失灵的作用,并且基于协同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论证社会企业与政府、市场、社区、志愿组织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必要性.同时,以福建省海都公众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社会企业与政府、社区、志愿组织、服务提供商、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模式,从社会信任、资源共享、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监督保障等方面,总结了海都公众公司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社会企业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政社互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在追求发展与威权体制约束下,如何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增强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杭州市湖滨晴雨工作室的研究,发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互动中生成治理式吸纳机制:政府通过主导与分权形成整体性治理网络,且以资源与权力实施限制式社会参与,由此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效率与合法性螺旋式增长。换句话说,治理式吸纳是政府以治理的方式有选择地吸纳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比较政社互动的社会基础、权力结构、行为方式及社会功能,文章认为治理式吸纳比集权式控制、多中心治理更符合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环境管制旨在应对因资源环境消费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它通过三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得以实施,即:命令与控制型、基于市场型与自愿型。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三种具有不同交易成本发生和负担机制的管制手段选择。环境管制的发展包含了一种政府在管制过程中不断减少交易成本的尝试,这种努力使得在最新的环境管制形态———自愿环境协议中,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形成决策并参与管制的实施,分担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责任与成本投入,环境管制因而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社会管理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杭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案例表明,它们在社会资本、制度设计与技术平台方面具有较好的协同动因,并在集结公民意愿、促进居民融合、提供社会服务、调处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协同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制度框架和政策法规,为社区社会组织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而社区社会组织则需要提高自身能力,拓宽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协同领域,并且创新协同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程 《经济与管理》2011,25(3):5-11
环境管制旨在应对因资源环境消费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它通过三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得以实施,即:命令与控制型、基于市场型以及自愿型。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三种具有不同交易成本发生和负担机制的管制手段选择。环境管制的发展沿革包含了一种政府在管制过程中不断减少交易成本的尝试,这种努力使得在最新的环境管制形态——自愿环境协议中,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形成决策并参与管制的实施,分担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责任与成本投入,环境管制因而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杨兴柱  吴瀚  殷程强  胡姗 《经济地理》2022,42(1):199-210
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关系到旅游地治理网络稳定性,多元主体参与旅游地治理已构成旅游社区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发现:千岛湖核心景区和边缘景区的旅游发展状况、治理结构和治理困境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地治理网络的关键行动者。中心湖区形成政府"管委会—国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治理不协调;进贤村形成整体租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旅游市场开发与社区利益和生态环保冲突;屏湖村形成社区主导型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治理结构缺乏政府与市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岛湖旅游地包含"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媒体""五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网络图,以期为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并剖析现阶段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带来的资源聚集优势是我国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的路径依赖则造成了方案缺乏内生性与持续性、市场与社会等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较弱的局面。为此,须在健全相关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条件下构建差异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即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与社会作用的经济治理体系,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从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课程设置与培训等角度提高多元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服务的重要改革方向。借助SCP范式,引入目标管理、策略选择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过程中,参与主体与购买内容结构对不同主体策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参与主体策略行为对最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上级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整体治理结构尚未完善,目前二元协同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损失,不同策略选择行为所导致的绩效侧重对该策略具有正反馈。据此,应通过扩充参与主体并保障其参与地位、加快专项法规体系建设、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内容等方式优化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机制,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中的“碳锁定”问题与“碳解锁”治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经济发展中的高碳化特征仍很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已经逐渐出现“碳锁定”问题。“碳锁定”源自技术锁定、组织锁定、产业锁定、制度锁定、社会锁定等,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互强化、共同演化,形成了具有超稳定性的碳基技术—经济—社会系统。打破“碳锁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碳解锁”治理体系。该体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多元主体参与,其中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二是系统性,即建立纵向政策和横向政策交错形成的政策网络;三是演化性,即通过选择性环境管理、战略缝隙管理和系统转型管理等推动宏观社会环境、碳基技术系统与缝隙创新的共同演化。  相似文献   

13.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应当有明确的社会发展目标,确保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当前,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多元利益主体初步形成和分化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制度、现代机制和现代文明来解决社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建立现代公共治理最基本的框架和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要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建设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和谐社会的制度和组织基础。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本身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也伴…  相似文献   

14.
姜鑫玥 《经济师》2024,(3):18-19+21
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工作的重心则倾向于社区治理,因此,社区治理工作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部分,但社区治理工作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价值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探讨政府、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多方主体如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可拓展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领域,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探索共治视域下社区治理工作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 《经济导刊》2007,(12):97-98
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俞可平认为,随着民间组织的逐步兴起与壮大,社会管理过程的管理方式将不再是统治(government),而转变成治理(governance).在"统治"中,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威而发号施令;而在"治理"中,它是国家与社会间互动、协商的管理过程,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该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当然,目前我国的政府的社会治理和管理职能还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由目前的国内环境分析,只有不间断的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现代化,以人为核心,不断促进我国经济、 政治、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的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里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被认为是社会的润滑剂和善治的社会基础。很多文献认为,高水平的社会资本能够提高政府的治理绩效。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忽略了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全球69个国家的实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社会资本能否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依赖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在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民主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在民主发展水平比较高、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才能显著地促进政府治理绩效的提高。而且,民主制度建设得越完善、越充分,社会资本对治理的正面促进作用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此期间,社会安全网的建设完善与否不仅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更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关键。分析中国社会安全网的建设过程,评估社会安全网的状况,本文认为,中国社会安全网的未来走向或者战略选择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多元主体的互动逐步迈向善治,实现从政府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建立责任分担的社会风险防御机制,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机会与能力,消除社会隔阂、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创新,就是要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向政府与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治理转变. 一、建立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制度化平台 在当前我国呈现“大政府、小社会”总体特征的背景下,政府应当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力量,并推动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树立多元主体、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综合运用行政管理、法治手段、道德约束、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政策等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一元主体并以行政控制为主的社会管理格局.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化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