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越来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无疑是一个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激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人们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加快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要求外汇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工具,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产生保值收益。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十多年来,外汇市场波动加剧,激发了市场参与者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外汇远期市场为发达国家货币提供了较好的避险工具。然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汇管制和市场参与限制的广泛存在,其外汇远期市场的发展较为落后,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就诞生了无本金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s,简称NDE)交易。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端于汇率风险的出现。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培养了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而衍生产品则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避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进出口企业培育了中国最初的衍生品市场。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诞生与发展的路径相似,真实的避险需求催生了国内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增长结构、财政状况、汇率制度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在总体上,多数此类国家和地区显示出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也因此极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的冲击。本文以巴西这一较有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变动对其经济各主要方面的影响,以期能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20年,国际金融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剧烈动荡,商品货币呈现“V型”走势。2月下旬开始,疫情引发的市场避险情绪使得风险资产遭到抛售,商品货币跟随股市、债市及大宗商品大幅下跌,并于3月上旬触及近几年低位。此后,随着各国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以及疫情形势的缓解,市场风险情绪得到修复,商品货币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6.
一是增加衍生产品,规避外汇风险。通过完善外汇市场功能、增加外汇衍生交易品种、逐步满足市场汇率避险要求,来防范汇率风险。二是积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三是利用差别定价策略提高利润,减少风险。可根据不同客户,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按风险大小的不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市场不安情绪蔓延。为规避风险,投资者要寻找更加安全的货币,瑞郎、加元和澳元(简称影子货币)成为全球避险资金追逐的对象,开始走向前台。传统上,瑞士法郎在投资者普遍规避风险的时候才会有出色表现,  相似文献   

8.
陈高松 《中国外汇》2011,(21):64-65
2011年以来,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金融市场不安情绪蔓延。为规避风险,投资者要寻找更加安全的货币,瑞郎、加元和澳元(简称影子货币)成为全球避险资金追逐的对象,开始走向前台。传统上,瑞士法郎在投资者普遍规避风险的时候才会有出色表现,而澳元和加元则在风险投资者转向大宗商品时才会升值。但今年以来,传统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相继爆发一系列的经济危机。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脆弱的金融体系相互影响,风险在多个环节传导和聚集,迫使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得到极大改善,新兴市场经济在近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经济的结构性优势使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金融市场波动之际,不时看到财经媒体指出日元成为避险货币,这当然是指日元汇率(无论是兑美元还是欧元)在全球经济和市场出现不安情绪时升值的情况。事实上,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并非只是近况,而是多年以来的现象。近期新兴市场货币有贬值压力、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英国准备退欧公投等固然可以解释其部分强势,但美联储在去年12月开始加息,日本央行也推出负利率和全球最积极的量化宽松,日元却依然强势,显然并非完全可以从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同的参与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跨国交易,因而带来跨国资本流动。无论是出于商品交易、投资、避险、还是投机目的,市场参与者都要对汇率水平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事相应的交易。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率的汇率机制,使得汇率能够更加接近经济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2.
黄国永 《财会学习》2020,(2):207-208
随着2015年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以来,人民币双边波动性明显提高,使得汇率风险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经营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汇率避险意识差、缺乏系统风险管理机制,导致抵抗汇率风险能力严重不足。民营企业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那么就需要其主动运用各种经济金融管理手段和措施来防范汇率风险以保障其生产经营成果的安全。同样这也是所有走向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所要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3.
周锴 《中国外汇》2014,(8):21-22
未来市场双向波动可能成为常态。对此,企业应根据存量交易和增量交易的不同特点,结合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避险工具积极防范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吴国培  黄涛 《中国金融》2005,(19):36-37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企业运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状况,并对影响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经过分析,本文指出,汇改以来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汇率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但同时也存在避险手段运用不足、工具少、门槛高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加强避险工具的推广和研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14,(1):54-55
中国信保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总体国家风险水平没有出现下降趋势。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外币资本流向变化的影响,未来部分国家尤其是部分汇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仍有评级被调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浮动汇率制下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琛 《上海金融》2006,(6):70-72
浮动汇率制度下,企业必须应对汇率波动的风险。企业的外汇风险有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贸易融资和远期结售汇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其他的选择方案还有改变结算币种和结算时间、外汇期货和期权合约、掉期交易等。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和进出口产品的市场环境,采取适合于自身特征的规避外汇风险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银行汇兑损益的影响因素,在比较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汇率风险后发现,二者在形成机理和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首先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构成的不同,而储蓄率和对短期流入资本的监管等制度性因素则是造成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汇率风险截然不同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应继续坚持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适时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降低银行汇率风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考虑采取临时性资本管制措施,积极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立;适当降低中国的高储蓄率,改变传统的高投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99—2020年全球26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率数据,基于最新发展的Elastic-Net-VAR模型构建汇率波动溢出网络,考察全球主要货币的汇率风险溢出关系。研究发现:汇率风险总溢出水平经历了“稳步上升—震荡下降—急剧上升”三个阶段。汇率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同区域、同类型经济体聚集的特征,但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重大风险事件会加剧汇率风险的跨类型或跨区域传递。人民币的风险溢出对象主要为新兴经济体货币以及港币、韩元等亚洲发达经济体货币;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接受发达经济体货币的风险溢出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美元贬值预期的不断加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缓和,之前流出的国际短期资本又重返有经济率先复苏预期的亚洲新兴市场,这引起亚洲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汇率的过快升值以及美元储备的被动增加。热钱重返亚洲新兴市场,会对这些国家或地区产生四个方面不利的影响,同样我国也面临这些问题的挑战,对此,我们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