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中德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方多、影响面广,因此必须权衡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综合考虑土地价值及生态环境持续效益,充分实现公众参与.本文通过中德土地整治中公众参与的对比研究,总结发达国家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的经验,为提升我国土地整治中的公众参与度提供借鉴. 历程:不同目标下的殊途同归 1954年,德联邦政府颁布实施了《土地整理法》,标志着德国大规模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始.德国的土地整治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但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和优美环境的追求,土地整治也开始更加关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恢复1日村庄活力,保障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的传承,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度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状态可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对其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整治实施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可见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确定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不安全标准值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量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研究结果:(1)从全国层面看,土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和整治投资额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作用,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1%、1.1%和8.3%;(2)从区域层面看,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应针对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开展差异化整治,特别是在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提升作用不显著的地区,应对整治方式、后期利用等方面进行反思,慎重开展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是针对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控制土壤污染,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土地整治过程也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体现在土地整治的规划与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四大基本目标.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基础尚不完善,目前土地整治大多仍以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目标,土地整治活动对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土地整治的生态优化模式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关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该战略的土地整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对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研究集中于整治策略与路径选择;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与模式;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土地整治研究偏重于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结论]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应进一步加深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国土整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飞跃的有效途径,而适应性的土地整治模式是促进其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衣业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区域农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适应性要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模式与保障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制定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总体战略,统筹区域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以青海省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明确生态脆弱区进行土地整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将生态整治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战略路径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整治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确定青海省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目前社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以及了解农业生态发展状况,对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泾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综合整治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生态示范区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分析泾县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拟定了该县环境综合整治的环境目标,从具体项目层次提出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综合治理水污染、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更精准测度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为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法]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结合三阶段DEA建模法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模型,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有着明显影响,在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下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皆有明显下降,因此使用三阶段SBM模型是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会增加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发展能减少农业生态效率冗余;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不断改善,第三阶段中国31省市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从2008年的0.37增长到2017年的0.59,但未达到效率前沿,仍具有改进空间,其中,农业生态效率领先省(市、自治区)与落后省(市、自治区)之间差距较大,第三阶段农业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广东省比最低的西藏自治区高出0.85。[结论]为了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另一方面要多角度推动农业环境改善,促进地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实现人类社会经济重要领域的预测。大数据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我国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文章对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对农业环境资源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数据与模型相对独立,并没有得到最为有效的整合,对数据监测的结果仍缺乏统一的分析、对比及评价。该文对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决策的制定将越来越依托于数据与分析的支撑,利用大数据对不同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数据间的因果性与必然性,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决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3个角度切入,对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科学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生态承载力构建农业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标准差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状态空间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指数。[结果]河套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2000—2017年河套地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017年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地区都基本达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整体上农业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级别。[结论]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已基本达到可持续状态,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逐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目前整体生态安全级别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保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结果]农业生态旅游对黄陂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地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也存在农业生态旅游投资大、农民获利不均等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提前科学规划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引导,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论]鉴于黄陂区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综合协调各个方面,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其为推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指出目前湖南省存在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污染物排放量大,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点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等特征。结合湖南省农村和农业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针对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出发,切实有效地提出有利于解决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