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的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会计语言的相似性与中国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作为会计语言相似性的衡量方法,研究发现,相似的会计语言能够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之后更加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语言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直接投资的机制主要是缓解了东道国企业与我国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述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结论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与证据。  相似文献   

2.
孟祺  朱雅雯 《经济学家》2023,(2):9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否能促进参与国之间和国内的共同富裕?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国家间和国家内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国家间收入差距和国内收入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作用,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以及与中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的作用较大,对陆上丝绸之路和非自贸协定的国家影响较小。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渠道的影响效果大于直接投资渠道。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持续推动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积极签订贸易投资协定,深化对外直接投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五通共生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效率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说。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生环境水平评价体系,通过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与沿线国家共生环境与中国OFDI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所形成的国际互惠共生环境会显著提升中国OFDI效率。从五通视角看,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共生环境水平不同程度地显著促进中国OFDI效率;设施联通共生环境水平与中国OFDI效率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优化国际互惠共生关系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提供了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的包容性增长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从“五通”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对贸易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差距逐渐缩小,其增长具有包容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均存在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效应,呈现包容性增长态势;“五通”质量对贸易包容性增长存在重要影响,倡议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国,强力推动了各国贸易的包容性增长。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普惠性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中国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关系、提升贸易效率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自“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面貌都有了改变。文章选取2006年至2019年的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26个国家的经济贸易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效应的因素。同时,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向该国出口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晨曦  杜晓君  冯飞  张铮 《技术经济》2023,42(4):125-136
从来源国合法性溢出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与非基础设施行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行业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来源国合法性进而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绩效。研究结论对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实现互利共赢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2.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理论非常切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旅游业固有特性使其在循环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耦合与促进作用,循环型旅游业将深刻地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可以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层次,推行循环型旅游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与经济双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9.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卡拉利给经济学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因为经济学看起来令人厌烦,提不起兴趣,文献中充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也就是说,选择无处不在。所以,不管对"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来说,经济学永远都存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文章就试图从这一角度对经济学原则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