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近年来跨国公司借助其有效的产品线策略,在使品牌得到快速扩散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和游戏规则。我们的博弈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利用其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品牌声誉上的巨大优势,跨国公司的产品线竞争不仅恶化了本土企业原有市场的竞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企业的品牌延伸产生了挤出效应。改变这种困境的政策选择是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进行激励,而非限制跨国公司的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经济问题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汽车产业是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点扶持的产业,鉴于其产值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是一国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它是许多国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此外,汽车产业还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特征.因此,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将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即以规模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政府行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影响,揭示政府蔽荫与汽车自主品牌缺失的关系。本文创造并定义政府蔽荫、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密度两个概念,建立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对轿车产业的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缺失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政府蔽荫与自主品牌缺失呈正相关关系的基本结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蔽荫引致自主品牌缺失进行了机理分析。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构造的政府蔽荫的新视角,将是对社会资本视角解释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国不少公益类和垄断类企业长期存在价格刚性的实际情况,在新发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增加了非粘性企业,并推导出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以中国样本数据,对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与单纯粘性价格模型、单纯粘性信息模型以及现有的双粘性模型的比较,证明了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一致性。基于扩展曲线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企业类型不仅包括粘性价格型和粘性信息型,而且包括相当数量的非粘性企业(比例约为21.8%),企业类型扩展的假设是必要的,也与中国的实际相符合;中国的价格刚性约为0.743,显著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企业的价格刚性随着通胀率升高而降低,而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随着通胀率升高而加大;中国企业固定价格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4个季度,而且呈现缩短的趋势。用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构造和估计中国通货膨胀时,应优先选择单位劳动成本作为实际边际成本的代理变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品线不断扩大和经销、服务渠道的延伸,“奔腾”品牌形象已经明确树立起来。从老款B70定义“中国人买得起、用得起、有尊严”的中高级轿车开始,奔腾品牌不断拓宽产品线,B50、B90轿车,包括X80城市SUV车型等接连上市,可以说奔腾汽车正在形成“组合拳”。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无疑是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而有效的产品组合则更是企业不断进步、滚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所谓产品组合是指企业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组产品它包括所有产品线和产品项目。企业的产品组合具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下面,我们以一汽集团为例,详细解释一下涉及到产品组合的这些概念。从上表可以看出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该企业有多少条不同的产品线即产品类别,上表列出的一汽集团的产品组合的宽度是四条产品线即货车、客车、轿车、专用车。所谓产品组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较少.本文对外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对广东江门市两个产业集群的案例实证,认为FDI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主要是通过资本集聚、市场需求、技术外溢等作用实现的.而由于产业集聚产生的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实现外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更有效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刘琪 《IT经理世界》2011,(19):45-45
正泰太阳能是中国大陆首家大规模量产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企业,几乎覆盖了光伏产业的大多数产品线,它成立仅有5年的时间,但发展异常迅猛,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大量的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9.
艾冰 《中国纺织》2005,(3):142-142
中国纺织产业重镇中原材料生产企业和成品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等上下游相关企业汇集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效率极高、成本极低的产业供应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服装集散市场,但目前这些市场多为粗放式经营,或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换的初级阶段,市场建筑陈旧落后,缺乏品牌意识,产品良莠不齐,而且在产品线上具有显著的"产区"局限.  相似文献   

10.
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出口额、市场占有率的繁荣与企业遭遇困境、纷纷倒闭的现实两者并存是当前我国服装产业的特殊现状。原有的以最终产品为基础、国家为单位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逐渐失效。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并以Nike全球价值链作为实证,得出的结论是:现有的评价夸大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服装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加值最低位次,大多数本土企业还没有切入主流的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非常脆弱。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与目标来说,全然从OEM—ODM—OBM来谈产业升级可能过于任意。中国服装企业要坚持同时走两条路,强化制造环节做强OEM是当务之急;积极主动地进行超越代工所需的额外学习,为实现OBM长期目标做好准备。打造中高档、大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创建基于大国优势的本土品牌是贴近我国当前服装产业现状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入世(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将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洗礼,其中普遍认为轿车工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产业之一。中国的轿车工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一直在政府的产业政策的保护之下。至今中国的整车和零配件厂家与世界大汽车公司之间在生产车型、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开发能力、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轿车工业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格局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 本文将入世对中国轿车工业的影响,政府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产业组织的重组和全球化过程展开分析。具…  相似文献   

12.
出口集聚、企业相关生产能力与企业出口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集聚多是基于地理距离来刻画。本文试图将产品间的认知距离引入集聚的测度中,研究不同类型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企业相关生产能力的异质性作用。本文发现,出口集聚效应和企业相关生产能力分别是企业出口多元化的外源动力和企业条件。具体来说,引入认知距离后,可以更好地区分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来源:同产品集聚和相关产品集聚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而不相关产品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竞争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集聚的过程中“搭便车”,集聚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因企业储备的相关生产能力而异。在影响机制上,出口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劳动力共享和中间投入品共享等供给侧渠道以及目的国市场信息共享和已有出口经验等需求侧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扩展的难度和风险。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打造技术关联紧密、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形态,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网络型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28个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在2001—2007年间,网络型产业组织能够通过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集聚提升中国大陆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积极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企业平均规模、经济开放度和研发支出未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没有削弱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资源依赖理论为视角将联盟组合合作伙伴多样性细化为产业多样性、国家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3个指标,同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假设,继而收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联盟组合合作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具体关系并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性和国家多样性对企业绩效不显著,功能多样性显著并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应该通过与不同功能的伙伴进行合作来达到资源和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和度量企业的进入退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1985—2000年期间中国两个重要产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冰箱制造业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中国企业进入退出的真实原因,希望能对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贯彻有所启示。统计检验揭示了中国企业进入退出的某些真实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刘波  杨勇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89-93
受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启发,本文对产业负债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1994~2003年360个观察值,通过面板数据静态回归发现: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中的税率、盈利性、风险、规模、资产结构以及成长性等因素同样能解释产业负债的形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不同期限负债的内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魏后凯研究员的新著《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对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版 ) ,以中国制造业为案例 ,采用 52 1个四位数代码行业近 60万个企业的数据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集中状况、形成原因及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揭示了市场竞争、政府干预和中国制造业集中过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和建立中国的产业组织理论上取得了有创见的研究成果。第一 ,作者在文献筛选和资料处理上下了很大功夫 ,对国内外有关这个问题浩如烟海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做了系统追…  相似文献   

18.
对外产业转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要途径, 也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分析了对外产业转移影响中国价值链攀升的理论机理, 构建了逆向产业转移和梯度产业转移促进价值链攀升的具体机制; 实证研究了对外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 对2003~2017 年的 21 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 回归, 结果表明: 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 对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对价值链的攀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安航 《汽车与社会》2011,(36):76-77
谁还会记得几年前的那辆“新世纪”,那辆稳重,大气,并一度成为政府采购目标的B级轿车?看看现在的别克,个性、时尚的要素已经充斥了它的全部产品线,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使中国汽车业能直面国际竞争?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为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集群对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集群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汽车业的现状,阐述了产业集群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同时对中国汽车业能否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的分析,最后得出中国汽车业应该走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之路,并提出了加快汽车行业重组、放松要素市场管制等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