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O十大挑战     
百度员工博客维权、韩国双龙汽车罢工、华为员工胡新宇的过劳死、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失败、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深圳分行的白领罢工、肯德基和飞利浦深陷“人力资源外包”纠纷、UT斯达康辉煌过后人员的涣散等热点新闻,以及招聘洋专才热度升温、中国企业外派经理人、80年代后逐渐成为企业新兴力量的主体等社会趋势,意味着中国CHO新的管理挑战的来临。这些挑战分别是:如何管理员工博客、海外工会、跨国并购中的弱势文化、员工健康计划、人力资源外包、驻外经理人、80年代后以及如何应对白领罢工、企业停止奔跑之后员工士气的低落和“…  相似文献   

2.
百度员工博客维权、韩国双龙汽车罢工、华为员工胡新宇的过劳死、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失败、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深圳分行的白领罢工、肯德基和飞利浦深陷“人力资源外包”纠纷、UT斯达康辉煌过后人员的涣散等热点新闻,以及招聘洋专才热度升温、中国企业外派经理人、80年代后逐渐成为企业新兴力量的主体等社会趋势,意味着中国CHO新的管理挑战的来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石云呜 《技术经济》2013,(3):7-12,63
研究了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外部技术的路径,并以上汽集团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上汽集团采取的技术获取路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上汽集团主要通过国产化、技术转让和共享生产平台从双龙汽车公司获得技术;但是,对计划实施难度估计不足、双龙工会的强势力量和频繁罢工,导致上汽集团未能如愿以偿。最后指出,变"拉式"国产化为"推式"国产化更有利于企业从外部获取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趋势在2004年已初现端倪,如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海油在海外收购油气资源等.2005年,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资产的趋势加剧:大的有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大宇,小的也有奇瑞在马来西亚、伊朗设厂生产.一向吸引外资的中国汽车行业突然大幅迈出海外并购的步伐,跻身到世界汽车的大潮之中.海尔欲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更成为近期传媒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财经文摘》2010,(7):40-40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罢工与游行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和韩国设置在中国沿海开发地区的工厂都爆发了野猫式罢工(即未经工会允许的罢工),抗议其野蛮的管理方式,那次的罢工加速了中国在1994年推出第一部劳动法的步伐。大约十年后,因为公有企业改革,数以千万计因此而下岗的工人也曾爆发抗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伴随中国入世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是平添一道风景,令业界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7.
刘宇 《经济导刊》2005,(5):18-24
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联想收购IBMPC、盛大并购新浪等一系列重大并购案的发生,让逐渐被淡忘的"并购"话题又重回视野。在过去,中国一些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多数是政府部门授意下进行的,如大型国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等,这种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并不代表市场发展的真实需求。而上述发生在海外市场上由中国企业用国际通行的手法实施的并购案例,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初露端倪,相关产业已经步入整合阶段。有专家预计2005年将是中国的并购年。回望带着诸多硬伤走过了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国企业并购将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在产业大整合时代背景下,并购会有怎么样的特点与趋势?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张伟兵与吕爱兵。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上汽并购双龙失败的原因,认为其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上汽对中韩国家文化差异、商业文化差异和双龙本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认识不够。国内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应该做好并购前的文化评估,提高管理者的跨文化意识,多学习借鉴其他先行者的经验,并把文化整合作为一项持续的工作来做。  相似文献   

9.
叶洪 《经济纵横》2007,(1):29-31
2006年3月,在中国深圳,不到200名雇员的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深圳分行发生了由150多名中方雇员参与的罢工,矛头直指公司的福利变动与人事纷争(见《管理@人》2006年9月《三菱银行薪酬整合触雷》的相关报道)·2006年9月深圳野生动物园上百名员工罢工,反对改革方案,之前,普华永道的全体中国员工为了不公平的薪水体制集体罢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国泰难安     
国泰航空公司度过了它最为艰难的一年,客运量增长放缓再加上石油价格波动,已经使国泰千疮百孔,2012年11月的罢工潮和不公平交易控诉使国泰航空雪上加霜。飙升的开支,压得国泰航空举步维艰。2012年11月初,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00293.HK)(下称"国泰航空")空中服务员工会酝酿发动罢工潮。据了解,国泰航空工会与资方讨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6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总资产已达到2268亿美元,海外总资产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1%左右。国有商业银行在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开设有47家分行及代表处。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海外扩张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工商银行先后在莫斯科开设了分行,顺利完成收购印度尼西亚哈林姆银行的交割工作并组建成立了工银印尼,在拓展海外金融服务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此外,在南非、澳门的并购工作和在世界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孟泉 《经济纵横》2009,(7):37-39
罢工引起的争鸣2009年5月14日,百度华南分公司的数百名员工罢工,经过9天的谈判,事件以百度华南罢工事件主角、原百度广州分公司销售总监杨文鹏悄然离职而结束,而谈判的具体结果至今尚未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3.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钢材,石油,汽车,家电等领域中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有资料显示,2000年到2004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从18亿美元发展到48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4%.2005年更是中国的并购之年.联想收购IBM,海尔并购美泰,中海石油并购尤尼科,南汽和上汽收购罗孚,中石油收购拉萨可石油,有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失败的结局.如何规避风险,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跃 《新经济》2009,(10):78-79
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打响了中国汽车海外并购的第一枪,翻看整个案件的始末,其中的过程和结果尤其值得中国企业思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等原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和数量激增,其中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主体。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面对国外法律体系、国外工会、文化差异、跨国财务管理、海外并购后整合等等诸多问题,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前期损失巨大,未来可能会暴露出更多的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中国应全面协调海外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区分战略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加强海外并购项目的人员派出管理,建立科学的海外并购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民牌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数字     
《经济导刊》2006,(11):9-9
2006年10月17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以41.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美国核电站建造企业西屋电气公司77%的股份。借此开拓海外市场是东芝以高出预期近两倍的价格收购西屋电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沟通是调整员工关系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琪  阎军 《经济论坛》2002,(18):38-38
一、沟通是搞好员工关系的核心环节员工关系是企业公共关系的起点。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企业搞好其他公共关系的基础。而在企业对员工的实际管理中,若沟通开放程度低、渠道不畅、重视不够、缺乏反馈,势必会引发诸多矛盾,导致员工缺乏工作激情、积极性下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劳茨顿工厂在1972年曾发生了一次为期三周的罢工事件。罢工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缺乏内部沟通而导致高层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产生严重隔阂所造成的。罢工虽未给公司带来太大的损失,但却给公司以深刻的教训。复工后,通用公司采取了多种加强沟通的策略,如上级领导亲自…  相似文献   

20.
罢工实际上是一种所有工会会员拒绝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做法。本文以劳资双方博弈为切入点,以信息不完全为基本假设前提,就近期体育界频发的球员罢工事件为实证案例,分别分析了劳资谈判中爆发工人罢工的理论解释,并在信息经济学的范围内阐述了罢工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