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作者从"地质市场的主体框架构造尚未成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远未成熟,工程勘查施工市场的竞争机制缺少基础条件,地勘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功能弱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地勘单位转制软硬环境的现状,论述了地勘单位转制的难点和应该推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不走企业化道路搞不活地勘单位。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基础是广阔的市场而不只是地勘成果商品化的程度。地勘成果商品化的推进加重了地勘单位企业化的紧迫性。办好企业是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前提,是当前地勘工作改革深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办企业要面向市场,要重视资产积累增殖。地勘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要向企业靠近。  相似文献   

3.
浅析地勘单位如何“走企业化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勘单位改革方向是"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子".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怎样走好企业化路子.地勘业形势好转仅有三四年,走企业化路子,进入市场运作,必须首先考虑资本积累问题,没有"造血"功能的企业是无法成为市场主体和长期生存发展的.其次要有发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地勘市场.地勘单位企业化必须以发育完善的地勘市场、融资投资、勘查合作、矿业权转让等要素市场为依托,以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保证有序竞争,实现合理分配,各得其所.另外,地勘单位企业化的自身条件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并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本源上革除历史形成的各种滞障,确保地勘单位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后,经营理念的突破成了地勘经济发展,地勘单位在市场浪潮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文章认为,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是地勘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战略思路突破是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人力资源开发是地勘经济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文章分别就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零点运行战略系指地勘单位实施属地化管理后,要使地勘费基数中用于生存的钱逐步减少,用于发展的钱逐步增加,以搞好地勘单位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企业化改革,建立起能够保证地勘队伍生存与发展的产业基础.逐步实现地勘单位四自目标.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1993年中国地质经济学会学术年会围绕着年会两个中心议题分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现将各组在大会上的发言综述如下: (一)关于地勘单位走向市场问题 1.对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必要性的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如何进入市场作为讨论的主题是非常必要十分正确的,抓得及时,很有意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企业,都必然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联系,进入各式各样的市场。地勘单位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地勘单位走向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勘单位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积极进入市场,是搞活地勘单位的唯一正确、可行的途径。谁先进入市场,谁就得到了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何去何从的地勘单位改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探明资源储量,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地质基础,为防治地质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做出贡献.文章从社会现状和市场经济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角度,审视了地勘单位"事改企"的可行之处和难点,并结合地勘行业的特点、市场的特点、资源的特点、地勘单位的现状,明确提出了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地勘单位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当前地勘单位整体情况来看,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地勘单位进入市场迫切性、必要性的认识。文章还提出了进入市场的意见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企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破解地勘单位企业化难题的关键在于:①政府先要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垫付成本,帮助他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地勘单位要真正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③地勘队伍要进行专业化分工,为上市创造必要条件;④政府要为地勘单位培育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化经营是属地化后地勘单位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地勘单位进入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陕西省地勘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步伐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常规石油产量的停滞不前和油价的大幅上涨,非常规石油普遍被认为是常规石油的替代品。但是,由于非常规石油可采储量并不多、生产存在许多问题、投资存在较大风险,以及劳动力短缺和易受东道国政策影响等等,因此,非常规石油产量难以大幅提高,并不能有效替代常规石油,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常规石油生产的不足,并延长石油时代的时间。对非常规石油不能抱过高的期望,而应坚持能源多元化战略,以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油脱臭过程中保留甾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玉米油中含量较高。植物甾醇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可明显降低人体对摄入胆固醇的消化吸收,它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甾醇在油脂脱臭过程中有较大损失,针对玉米油在脱臭过程中的甾醇损失状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油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阿尔伯塔省.截止2007年底,已开采油砂占探明储量的3%,油砂中天然沥青剩余探明储量为1727亿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加拿大有三条输油主干线将原油从加拿大西部输送到国内其它地区和美国市场,分别是恩布瑞吉管线、Kinder Morgan Mountain和 Kinder Morgan Express - Platte管道.雄厚的油砂资源、加美两国间发达的管网设施和巨大的石油需求等因素表明,加拿大油砂开发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遗传工程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作物生产的种子油,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能源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油菜、大豆等植物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主要集中在脂肪酸合成途经和三酰甘油合成途经,以及利用转录因子进行调控.采用遗传工程产生营养脂肪酸植物资源,能够实现人群健康愉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装有呼吸阀的大型油罐采取底部充氮的储油工艺,分别与常规储油工艺和顶部充氮的储油品质进行对比,研究底部进气充氮对储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储存相比,底部充氮储存技术对油脂储藏品质的保持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充氮油罐的过氧化值增长率较对比油罐低2.08%,但对油脂品质的保持效果要低于顶部充氮的氮封储存工艺。  相似文献   

16.
探讨油脂定性试验——菜籽油中棉籽油检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用已知棉籽油含量的菜籽油进行检测分析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不确定度(Uc)=18.21%。选择与被测样色泽接近的油脂加标对照,可以有效提高测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郭静 《现代食品》2021,27(1):145-147
粮油作为必需品之一,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品.粮油食品的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如何保证粮油食品的安全成为相关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粮油检测可以保障粮油食品的安全,对促进粮油食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粮油检测在粮油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油脂在油脂生物工程产业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并生产微生物油脂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微生物的增殖率高,干菌体含油量高;用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的品种可以选择,比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少;微生物培养可以有限的占地上进行加工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限制,能精确地计划微生物的产量,而且能连续生产,这种方法周期短、产量高、不受场地、季节,环境的影响,从而开辟了新的油源,为人类提供了科学料油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资源石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经济将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涨,进口石油份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履行协议条款开放市场,这导致中国的石油供给安全风险增加;文章提出,中国可通过增加后备储量,建立完善的储备体系,实现进口多元化,推广使用替代品化解风险,全面提高石油供给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20.
鉴于人口多、商品粮需求大的省情,四川的直补应同种粮农民出售的商品粮数量挂钩。现将运作方式建议如下:一、运作方式1、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带编号并具有防伪功能的粮食收购码单,由同级财政部门监制或监章,由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2、凡获得市场准入的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粮食经营主体,均需向所在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购粮食收购码单,凭粮食收购码单开展粮食收购活动。所需粮食收购码单,随用随购,不受数量限制。3、粮食收购实行实名制,不得署假名、笔名等。4、粮食收购码单一式三份。收购粮食的经营者向种粮农民结清售粮款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