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段革花 《会计师》2019,(17):7-8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范围做了原则上的划分,符合准则要求的变更在上市公司是允许的。但某些上市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可能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误导了投资者。鉴于此,应从完善制度、外部监管和公司治理等多角度减少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方法,采用线下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变更和非营业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并利用应计利润模型(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对发生管理层变更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样本上市公司在2001年、2002年及2003年的会计政策变更情况进行分析。2001年随机选择100家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有90家公司共进行181项会计政策变更;2002年选择所有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497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有153家公司进行了199项会计政策变更;2003年选择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有210家公司进行了282项会计政策变更。本文分析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对变更内容、变更理由、变更处理方法、变更对盈余的影响及变更滥用情况等几大特征的分析上,并从中观察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状况,…  相似文献   

4.
许多ST公司由于在短期内难以改善经营业绩,为了避免被交易所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便经常采用盈余管理的办法。在盈余管理的诸多方法中,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公司盈余、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关联交易等是ST公司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方法较为常用的包括利用债务重组损益、利用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利用资产置换损益等。  相似文献   

5.
公司盈余管理是近几年会计界研究的热点。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下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按照Healy和Whalen的观点,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运用职业判断财务报告和通过规范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两类主要的会计估计变更伴随的盈余效应。基于2003-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率变更和固定资产折旧率变更数据,我们发现:第一,如果公司的会计估计水平(即坏账计提比率或折旧率)背离行业正常水平的幅度越大,公司越可能在下一期作出与行业水平趋同(而非背离)的估计变更;第二,与相对稳健的会计估计相比,相对激进的会计估计表现出显著更强的行业趋同效应。上述证据意味着,公司管理层进行会计估计的自主空间受到会计信息可验证性和企业经济基础的制约,从而在总体上趋于稳健而非更加激进。  相似文献   

7.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但当前会计政策变更存在许多问题,部分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扰乱资本市场,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研究了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善当前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盈余管理的作用或影响,并就目前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和会计盈余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给出了完善会计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孟焰  袁淳 《会计研究》2005,(5):42-46
会计盈余具备价值相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预测能力,但对于亏损公司来说,为负值的会计盈余对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测能力明显是非常弱的,因此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与盈利公司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1998至2003年度的5705个研究样本中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要明显弱于盈利公司,同时也发现净资产变量的价值相关性同样偏弱。而决定亏损公司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则在于亏损公司发生卖壳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独立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检验了审计师变更公司在新任审计师的第一年、前任审计师最后一年、倒数第二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及其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检验结果表明 ,虽然前任审计师在其最后一年聘期内采取了比其他审计师更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 ,以致被公司变更 ;但新任审计师在第一年并未完全配合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公司变更审计师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前任审计师、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均很强。这可能要归功于事务所脱钩改制 ,以及有关部门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盈余稳健性的衡量主要是基于Basu(1997)模型的盈余对市场收益的反应不对称的程度,而同时成本粘性产生的成本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性同样会导致利润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成本粘性是否会混淆盈余稳健性的度量?本文旨在将成本粘性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剔除,从而衡量更准确的盈余稳健性。我们控制销售收入的增减情况等成本粘性的相关因素,基于Basu(1997)模型重新对盈余稳健性进行估计。研究表明成本粘性因素的确会混淆盈余稳健性的估计结果,因而,控制成本粘性的相关变量,能增加盈余稳健性度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利用新修订的盈余稳健性的估计模型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政策变更降低了对盈余稳健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和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备受重视的问题。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出发,结合财政部今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审视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铭利 《上海金融》2012,(1):44-52,117
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作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变更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当人民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增加利润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非ST类和交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及单一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表明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会计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其动因,熟悉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法和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有三:一是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二是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三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高层高层管理人员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行股票及配股、节约税收、债务安排、降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动机。在我国,盈余管理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调节利润、利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跨年度调节利润、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调节利润。而规范盈余管理措施主要有: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管理当局的道德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接连不断的财务欺诈案件使CPA的公正性和作用深受质疑,审计质量的提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任期过长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或CPA与被审单位相互融通和依赖,审计独立性丧失,被认为是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审计轮换制度。然而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提高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颇具争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进行签字CPA强制轮换公司轮换当年的盈余质量与强制轮换前一年盈余质量、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盈余质量当年以及自愿性所内签字CPA变更的公司盈余质量进行了对比,并检验了几种变更形式对不同盈余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接连不断的财务欺诈案件使CPA的公正性和作用深受质疑.审计质量的提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任期过长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或CPA与被审单位相互融通和依赖。审计独立性丧失。被认为是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审计轮换制度。然而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提高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颇具争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进行签字CPA强制轮换公司轮换当年的盈余质量与强制轮换前一年盈余质量、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盈余质量当年以及自愿性所内签字CPA变更的公司盈余质量进行了对比,并检验了几种变更形式对不同盈余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可以采用的盈余管理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三个方面。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施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技术方法,拟为对上市公司在新准则盈余管理技术方法的识别提供借鉴。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必需的,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危害,要尽可能禁止。本文探讨的是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等方法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盈余管理的手段多样化,既可以利用会计手段实现盈余管理,也可以利用非会计手段实现盈余管理。股票的发行与上市制度的缺陷、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公司治理制度的缺陷,这些制度方面的缺陷为盈余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因此,对于盈余管理的治理,可以从完善现行上市公司制度、健全会计规范和执行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计划导致的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样本,且在股权激励公告过后出现向上的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前后会计利润会出现较大波动,盈余管理使得公司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