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 ,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应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应该是能源产业、矿产业、特色旅游业和特色农业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必须以政策创新为拉动力 ,以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 ,以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立足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 ;最后 ,本文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兰西格经济区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和引领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经济带。要推进矿产、水能等优势资源有序开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消除瓶颈制约;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主体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联合协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该区域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上,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就业扩大效应来影响区域间经济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显著缩小了其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距存在"U"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转向以内生驱动发展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必须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要引导各地区承接不同梯度和类型的产业转移,形成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大城市带大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并推动大量的传统工业逐步向主城以外的区域转移。承接模式主要有要素注入式的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以及“产业转移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6.
东部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是国家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一大举措。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部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是国家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的一大举措.广西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中,产业链边际环节的转移已经成为主流模式,东道国主动吸纳的模式也在迅速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地区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辽宁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劳动力价格和成本、人才与区位优势等。辽宁的弱势也很明显,市场发育不充分、设备陈旧等都制约着辽宁的引资战略。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应该理顺产业对接点,要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为广东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乃至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章将广东省放置于整个国际环境平台中,首先分析了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广东省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及外资来源分布等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开放水平;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有序转移。重庆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自主财力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政策措施.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在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通过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加快新一轮全球产业向国内城市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通过鼓励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提升城市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把编制城市产业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配合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更多地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曾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技术进步,但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靠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技术外溢无法实现,需要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现阶段的创新战略是加快模块化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也将发生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7.
早在4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直到今天,有关产业的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的论争还在继续。回顾了国内外产业增长理论的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增长理论后续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国际转移为我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服务业国际转移在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强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外源产业资本的协同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产业发展效应。现阶段我国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依然面临服务市场需求规模、法制体系、人力资源以及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支持、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投入要素、技术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及产业政策角度,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0—2008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Eeviews6.0建立单方程平行数据模型。实证结果与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不同,即国内学者研究普遍认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不存在差异性,但文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及时间差异,即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