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财务检查和收支审计业务中,经常可以见到“小金库”与“账外资金”这两个名词,许多人认为它们基本上是一回事。而事实上,小金库与账外资金是形式相似、性质迥异、目的不同、结果有别的两种经济行为。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对恰当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简要分析。 “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来源 (一 )“小金库”资金的来源 “小金库”是指隐匿,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在本单位财务部门收支,私放私存、随意支取的各项资金。其主要来源有: 1.隐匿收入、…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罚没款的管理杜绝“小金库”的产生杨满林“小金库”为什么屡禁不止?!“小金库”是怎样产生的?!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最近,在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延伸审计中,我们发现:县某执法局1995年1—9月份坐支罚没收入,也未入帐形成帐外资金;农口某局199...  相似文献   

3.
在历年审计中,我们都查出人民银行有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这些“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多,主要有截留收入、虚列支出、下属实体以各种名目返还的款项等,其涉及部门多、时间长,而且近两年随着审计监督的加强,私设“小金库”的形式、手段也更加隐蔽。我们在对某中心支行审计时发现,该行1000多万元的帐外资金,竟然全部以个人名字存入储蓄所。在此,我们根据审计实践总结出几种人民银行“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的实施中,发现和查处了大量以“小金库”为代表的各类违纪规帐外资金收支行为。由于这类帐外违纪行为在资金来源、收支方式、管理方式、使用途径、存放地点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致使不少审计人员在定性和实施处理、处罚中,出现了疑惑甚至误,人有效查处和遏制这类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审计署近期就“小金库”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处罚适用法规专门作出答复。对此,笔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实践,有关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局针对不同部门或单位帐外资金形成的特点,在审计实践中摸索了几种审计方法,查出了大量帐外资金。据统计,我局近两年来,先后查出了11个单位的48个帐外"小金库",资金达544.32万元,引起了区领导高度重视,已依据有关法规分别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经济秩序,促进了廉政建设,收到了很好效果。我们在对帐外资金审计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精心组织自查。一是审计前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户管资料的分析以及社会反映,如人民群众来信等情况,针对不同单位实际,分析帐外资金产生的可能性及帐外资金来源,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做好自查的宣传工作,在审计进点会议上,大力宣传帐外资金的危害性,讲明"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处理原则,以期引起被审计单位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对金融企业的审计过程中,由于对帐外收入、“小金库”等各自的概念以及存在的异同的关系界定的不清楚,以至于在审计问题的定性处理上出现了一些不准确,不恰当,不一致的问题,如有的把帐外收入定性为“小金库”,有的把“小金库”定性作为帐外收入,有的把帐外收入和“小金库”作为少计收入处理等等。对此,笔者结合审计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998年初,我们对E站1996年至1997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共审计资金143.4万元,查出违纪金额66.4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6.3%,其中帐外资金问题尤为突出,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资金达62.9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3.9%。其间审计人员颇费心思,几经周折.将长期隐匿帐外的巨额资金连根挖出,履行了审计监督的神圣职责。人们不禁要问,63万元“小金库”是如何查出的呢?  相似文献   

8.
审前调查查获﹃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手段■段安焕“小金库”是指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帐内,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其特征是帐外截留收入,隐蔽性强,例行审计由于内容多和时间少所限而难以发现。因而,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多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广泛收集线索,是查获“小金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否将企业存在的“小金库”问题查清,是企业审计是否深入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由于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隐蔽,采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很难揭露隐藏很深的“小金库”问题。近年来,我办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突破常规思路,积极探索运用非常规审计方法,深入查处国有企业私设“小金库”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突击清查保险柜 有的企业习惯将帐外现金、帐外储蓄存折以及“小…  相似文献   

10.
“小金库”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的“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区别与联系。在近期启动的全国“小金库”治理专项工作中,审计机关在查处违反规定、将应列入而未列入法定账簿的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的行为时,应当依据该行为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来区分到底是定性为“小金库”还是“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并作相应的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初,我们对E站1996年至1997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共审计资金143.4万元,查出违纪金额66.4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6.3%,其中帐外资金问题尤为突出,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资金达62.9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3.9%。其间审计人员颇费心思,几经周折,将长期隐匿帐外的巨额资金连根挖出,履行了审计监督的神圣职责。人们不禁要问,63万元“小金库”是如何查出的呢?发 现 疑 点长期未同审计部门打交道的E站,在审计人员刚进点时配合还是可以的。在审阅该站会计资料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初步印象是E站资金不足,比较清贫。从帐面上看,财政差额拨款,预算经费明…  相似文献   

12.
做好审计调查需把好“四关”□孙渐进审计实务“小金库”的几种查法藁城市审计局在审计实践中,总结了几种“小金库”的审查方法:1、帐证查对法。即审查单位收入时,查记帐凭证的原凭证号发票号是否连续使用,如审计某单位,查出中断票号的金额达7万多元的收入设在帐外...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帐外经营是当前金融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帐外经营审计是摆在金融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所谓金融机构帐外经营,一方面是指金融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逃避信贷规模控制和比例管理,有意将吸收的存款、拆借资金和发放的贷款、投资不纳入规定的帐目核算和报表反映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指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将属国家收入转到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以外核算,私存私放,未纳入大帐反映的行为,即"小金库"。这两方面共同构成广义的金融机构帐外经营。金融机构帐外经营的审计是金融审计的难点。我们认为,在对金融机构帐外经营的审计上,围绕  相似文献   

14.
百万帐外资金审计记柳才超1996年12月,按省审计厅统一部署,地区审计局对某县一单位1995年1月至1996年11月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组进驻后,就有群众向审计组反映该单位财务管理混乱,有私设“小金库”问题,而且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在审计时特别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小金库”这种违规形式,凡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收支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账上反映,具有逃避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性质,小金库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些预算单位受本部门、本单位自身利益的驱动,将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有的甚至帐外设帐或搞“小金库”。笔者结合自己在审计实践中的经验,介绍几种审查“小金库”的做法,仅供参考。一、审查预算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预算单位为了将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从帐内转移到帐外,无论其采取何种方法,帐务如何处理,最终的结果都体现为资金的运行,即财政资金的转移。而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活动都是通过其在银行开设的银行帐户来核算的,因此,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检查。互.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如果被审计单位为连续审计单…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政策性强的工作,特别是对领导经济责任的评价比较敏感。因此,审计部门围绕财务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是“资金帐外游离情况”不宜定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与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一些游离帐外的资金情况进行定论,既费  相似文献   

18.
乡级财政的“黑洞”当堵──乡级财政“小金库”现象透视宋冀平“小金库”即以各种名目蓄意保留而形成的一种帐外公款。它或以个人名义存于银行,或藏匿于某个局部的小钱柜中,或巧妙地移至别处暂存,在资金管理体系中属于一种失控资金,是当前乡级财政中不断扩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审计工作始终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注意查处大案要案线索”的方针,“小金库”是大案要案线索的重要来源,如何查处“小金库”,对消除腐败现象,打击犯罪行为、净化经济环境、维护经济秩序等尤其重要,因此,“小金库”的建立方式与审计对策,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老河口审计局在对该市房产局的财务收支审计中,通过深查细挖,上下核对,查出该局私设“小金库”四个,隐藏帐外资金172万多元的重大违纪问题,并对此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初露端倪 审计人员在对其下属经营公司进行延伸审计时,发现该局财务科给经营公司开出了5张收款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