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兴起。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方丽 《现代金融》2014,(4):43-45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从2013年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实施许可办法》,到2014年1月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都是旨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银行在各类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等非劳动合同用工情形大量存在,本文拟通过解读法律法规,提出应对策略,指导银行防范劳务派遣用工及业务外包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特殊用工方式专门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使众多的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的单位和个人得到了法律的指引。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民银行人员紧张的问题,各基层行切实加强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劳务派遣制用工辅助基层央行履职的作用。但在引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和制度风险。笔者对云南辖区2家州(市)中支劳务派遣用工进  相似文献   

4.
2008年,伴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在神州大地上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位。所谓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5.
常娟  王兆星 《金卡工程》2009,13(8):306-30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务用工模式。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人员与派遣单位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两者结合共同与劳务派遣人员成立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务派遣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用工单位财物的行为,应当定性为职务侵占,因而构成犯罪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6.
戴星 《中国税务》2014,(12):52-5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目前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对劳务派遣过程中的涉税处理及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宏岳 《金卡工程》2009,13(8):195-196
劳务派遣制度肇事于欧洲,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制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毕竟该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际运行还有很多问题,法律规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派遣工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形成一重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共同雇主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缺乏清晰界定,以致在雇主责任分配制度中存在诸多缺陷。为保护派遣工权益,应在劳务派遣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雇主责任分配制度,对雇主责任的主次划分和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等事项作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9.
梁肖兰  刘斌 《中国外资》2012,(2):195-196
随着企业劳务用工关系管理领域内法规规范体系的完善,水利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企业使用人员现状,深入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法律风险,从合同担保、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改进、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劳务用工关系管理领域内法规规范体系的完善,水利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企业使用人员现状,深入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法律风险,从合同担保、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改进、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董妤 《时代金融》2012,(12):292-293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市场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新劳动资源配置现象,即由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要派单位(用工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派遣单位在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被派遣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为要派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劳务活动。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及风险进行研究,并依据《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妤 《云南金融》2012,(4X):292-293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市场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新劳动资源配置现象,即由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要派单位(用工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派遣单位在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被派遣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为要派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劳务活动。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及风险进行研究,并依据《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兴的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在我国银行迅速发展。但这一制度因时间短,尚缺乏独立的立法和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政府应做好监管工作,完善立法,明确派遣机构、要派机构和派遣员工的权利义务,设立相关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监察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工会提供辅助,银行也要重视做好派遣员工的心理工作,为派遣员工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大学生在选择劳务派遣的就业形式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保证自己应有的权益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工向用工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务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务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劳动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即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劳务公司等专门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再由该机构派到用人单位劳动,用人单位与人才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相似文献   

15.
陈子峡 《中国外资》2013,(18):190-191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郑欣佳 《金卡工程》2010,14(9):217-218
《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的用工成本愈加上升。作为降低用工成本的方法之一,劳务派遣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派遣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用工单位逃避自身责任、被派遣人员福利无保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务派遣有了初步的规定,对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规范,但仍有不足。本文试图从劳务派遣的产生原因、现状、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各国的立法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文娟 《中国外资》2013,(18):275-275
劳务派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过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从产生到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对劳务派遣关系中雇主的责任和法律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的滥用,直接影响着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滥用劳务派遣工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忠诚度,不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加强社会管理.所以,滥用劳务派遣工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新法对企业劳务派遣有更多明确的制约,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即将修改的劳务派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使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合法、和谐、科学地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过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从产生到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对劳务派遣关系中雇主的责任和法律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