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扭曲了社会发展的目的,格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GDP增速的起落备受社会关注。为什么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GDP指标有自身缺陷,不能把GDP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 “虽然GDP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相似文献   

3.
GDP统计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DP是一个中间指标。GDP的数值及其增长率不能证明增长能否持久,当年生产的GDP仅仅部分满足我们的最终需要。人们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既可能损害自身持续增长的基础,也可能损害GDP所服务的最终目标。应当对GDP的源泉、生产的目的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支出法GDP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分析。GDP仅仅是“诊断”指标而不能作为“考核”指标。如果作为“考核”指标,而且被考核对象又被赋予经济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则GDP这一指标就必然被误用、滥用并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全面反映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水平和增长速度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长期以来,传统GDP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统计核算上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包含生态指标因素的绿色GDP,然而绿色GDP建立面临着两大难题。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绿色GDP发展的同时.提出应如何有效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长速度均创下历史新高,占GDP的比重也达近20年的最高值。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关于财政收入高增长的疑虑。本文从多方面分析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政府职能合理化及完善财政调控的要求,说明财政收入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客观必然性。当财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等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时,可产生消解矛盾、促进和谐、支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效应。为消除和防范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俊芳 《经济师》2004,(10):52-52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增长质量不高和资源环境破坏现象相当严重。因此 ,有必要在各行业和经济宏观微观层面寻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迅速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评价体系 ,以新的核算指标———绿色GDP和人均绿色GDP替代传统指标———GDP和人均GDP。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扭曲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必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核算制度中,税收作为GDP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被广泛应用。税收与GDP的关系究竟该如何表达,它们的增长在经济社会中表现的不同步是什么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它们的本质及内涵,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多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现的阐述,指出了科学发展现不仅强调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更加重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借此说明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GDP数值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GDP虽然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GDP的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的全部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我国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虽是经济大国,但就人均而言却是能源缺乏、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极不充裕。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着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不能通过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掠夺,靠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获得眼前利益。为了反映我国现有粗放型GDP增长方式对社会造成的负效应,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该文对我国GDP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其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减少GDP增长中所付出的代价提出若干现实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2):124-129
科研自主权在科研评价中居关键地位,但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科研自主权不同于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和学术主权,不能仅将其简单理解为学术自由、自主中的一项权利。科研自主权的实质是自由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主体通过自由开展或放弃研究行为的方式行使科研自主权,同时受到相关法律关系的约束。当前,科研评价政策已部分规定了科研自主权,但在同行评议机制、代表作制度、自主获得成果的知识产权、科研经费自主使用、科研自主权限制条件和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改革科研评价应当将科研自主权纳入评价标准,科研评价中行政权力的运行应建立在保护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的基础上,而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行使准则及其限制条件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职称制度改革与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职称改革的情况及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消费者得以运用科技来自我获得基础服务,甚至完全取代传统销售人员角色。对厂商的经营而言,消费者的科技自助服务有助于经营成本的下降,厂商仅需通过科技设备的投资,而带来人员缩减与工作负担的减少,同时亦可获得员工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优点。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应用于服务传递的快速扩展,消费者也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服务。因此,了解个人对于科技所持的观点、态度势必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专业的50位高产作者为统计对象,以绝对发文量、相对发文量、作者合作度、作者合作率、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频次和h指数等为计量指标,对作者的合作程度与科研产出数量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验证科研合作的程度与科研产出及科研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量"与"质"的等比关系。经实际统计分析后发现,作者的合作程度与其科研产出的数量之间不存在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但作者的合作程度与其科研产出的学术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每个人不能都要亲自证明所有的科学原理再去相信,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接受"知识,而这里暗含的逻辑是:该知识已经被"专家"证明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到底有无合理性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对科学合理性的探讨与争论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流派,但都只是对科学合理性的一鳞半爪式的理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探讨都存在着人为上的对科学合理性的分割理解,将本来共处一个整体的合理性分解为对某一合理性层面的解释,这种还原主义最终导致了合理性地位的动摇。从各个流派对科学合理性的不断建构与消解进程中可以看到,作为科学合理性的一体两面的科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应该是更进一步把握合理性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理论,对我们在“十一五”时期以至更长时间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地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是理论和宣传工作的重大任务。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本身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认真地进行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之。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很概括,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展开、充实、丰富。比如,什么叫科学发展?就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入手,阐明循环经济理念不仅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科技法的制度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法律制度的完善已迫在眉睫,由此也引发了关于科技法的制度刚性的思考。从科技法基本理论的角度阐述科技法应具有刚性品格,并以《节能法》为例分析科技法具有刚性品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创新劳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劳动,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在创造价值中的功能,以及有关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等问题,这一理论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深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劳动积极性,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