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电价联动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电价改革方案>的部署,"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旧电价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电价改革的历程,结合我国电价改革的目标和当前改革的实际,对"十一五"时期电价改革的总体趋势,包括电力生产经营各环节电价改革及电价体制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步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对"十一五"后几年电价基本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3.
按照<电价改革方案>的部署,"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旧电价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电价改革的历程,结合我国电价改革的目标和当前改革的实际,对"十一五"时期电价改革的总体趋势,包括电力生产经营各环节电价改革及电价体制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步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对"十一五"后几年电价基本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行业的经济垄断已经开始打破,但行政垄断则基本尚未触及,尤其是电力的定价问题,始终是制约电力市场改革的“瓶颈”问题。电力市场往前走,就必然要触及电价问题,否则市场就动不起来。针对我国的电价问题,本文指出了我国现存的电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英国的电力库和NETA电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电力交易模式,希望对我国的电价体系改革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9号文及相应配套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后电力体制改革时代,电网企业是本轮电力改革中遭受冲击最大的一方,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本文以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为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电价的变动轨迹,通过设置算法参数寻找低误差的最优电价解,这将有助于提高后电力体制改革时代电网公司的电价预测能力,改善其市场化进程中的经营决策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网售分开的竞争性电力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垂直一体化垄断下电力产业陷入电力短缺和电价过高的两难困境。国内的改革思路大多局限于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在借鉴国外的改革经验 ,并在我国厂网分开的基础上提出网售分开的观点。通过建立区域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降低电力的生产成本和零售成本 ,通过建立具有价格联动的销售电价将竞争的效益有效地传递到电力用户 ,从而在我国建立起完整的竞争性电力市场 ,有效化解我国电力产业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7.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能够有效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荒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电价机制运行不合理,电价出现纵向扭曲问题。本文先从煤和电产业间矛盾分析开始,然后再从电力产销环节着手,以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3个环节的电价为研究对象,从电价水平、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电价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电价改革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世界性共同的热门话题,不同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多种不同模式。每个国家都有符合自己国情特点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措施。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该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电力市场行情的道路。我国的电力市场是在政府监督下,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特点,"打破垄断"为中心的电力需求改革,即改变原有那种垄断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电力市场来配置有限的电力资源,本文从我国电力市场特点和运行情况出发,论述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建议,以期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才是制约电能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电价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直接关系着政府、企业及客户之间利益的分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电价、电费结算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价低计和低价高计的问题,因而企业很难做到应收尽收,客户拖欠电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区还相当严重。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提高对电价、电费监督审计稽核的认识,加强对电价、电费结算审计稽核,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电力行业的改革,尤其是电力价格的改革,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对我国电价的组成结构和价格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电力价格改革的思路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总结了电力价格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旨在对我国未来电力价格及相关行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代表流通产业,使用基本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批发和零售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并在基本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模型,用来实证研究批发和零售业产业发展路径问题。研究发现,批发和零售业的集聚性在下降,自身发展能力降低,自我调节功能下降;批发和零售业对制造业直接消耗存在下降态势,对服务业直接消耗存在上升态势,批发和零售业服务化水平正逐步提升;批发和零售业对现代制造业的直接推动力存在上升态势,对传统制造业的直接推动力存在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盈余分布法和最佳拟合曲线模型,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1998~2006年经营现金流为研究对象,揭示上市公司现金流操控现象的存在性,并比较两个行业的不同操控程度。实证结果显示:现金流量0点是两个行业现金流分布的阈值点,且批发零售业操控程度高于制造业;上年经营现金流量业绩是批发零售业现金流分布的显著阈值点,但在制造业的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面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中南五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之间的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批发零售、国内生产总值和餐饮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各省的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对GDP的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程度在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沿海两省远远高于内地三省;地理位置的空间差异对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对GDP的长期影响程度存在明显性影响。中南五省整体的面板协整方程估计结果同样表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省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批零系数是指同一时期批发销售额与零售销售额的比值,其变化反映了生产企业产品流通渠道长短的变化。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批零系数也不断提高;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的高度,批零系数会呈下降趋势;而到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社会经济基本达到稳定的状态,批零系数也逐渐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城市功能、区位条件等的不同,不同的城市批零系数与城市化率的具体对应关系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商业模式应该有两个概念:大概念,即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所有方式;小概念,即商品流通模式。指商品从生产企业进入消费领域的方式。本文主要评析了我国目前的十种(包括跨国公司运作的)典型商业模式,如义乌模式(批发)、柯桥模式(批发)、太和模式(批发)、沃尔玛模式(零售)、国美模式(零售)、正泰模式(零售)、安利模式(零售)、阿里巴巴模式(零售)、戴尔模式以及部分医院的模式等等,比较分析了这些经营模式的差异、得失及成败。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7月人民银行出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以来,农村信用社开始办理小额农贷业务,有效破解了广大农民因缺乏担保抵押而出现的贷款难问题。同时,小额农贷这10年的发展历程恰与整个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基本上是叠合在一起的,是一项由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发、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重大改革成果。以小额农贷江西婺源模式为例,从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一制度性变迁视角,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小额农贷产生、演进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小额农贷江西婺源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风险约束因素,提出以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连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锁店的物流配送中心对连锁店而言就象人的心脏一样,是强大的供给中心。连锁企业由于有了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次数,降低进货成本,掌握物流业的支配能力,解决批发业与零售业的结构矛盾。因此,连锁企业应当抓住当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多方面培养人才,整合各方资源,规范内部管理,选择合适的发展建设模式,把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现行原油定价机制是通过期货价格决定现货价格的"间接定价方式",期货市场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借助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协整关系检验和信息份额模型,研究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原油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并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建议国内资源性产品税费与价格改革应注意防范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可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三阶段DEA方法,对2007年~2009年我国30个省市批零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批零业2008年的投入产出效率高于2007和2009年,整体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相对较高,但不同省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最优,西部次之,中部最差.剔除环境因素和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