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向多目的地旅游模式转变,景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多个目的地共赢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搜集旅游者的旅游路线,运用ROST6.0、UCINET6.0以及SPSS23.0等数据分析工具对辽宁旅游景区合作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发现辽宁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存在高频景区分布不均、核心边缘分层较明显、景区知名度受景区级别明显影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调焦、市场定位与精准营销、景区配套设施安排合理化、重构旅游网络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馨 《经济纵横》2012,(4):34-36,9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相关区域的旅游合作在语言、资金、政局和专门合作机构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障碍。因此,无论是中国——东盟区域内的旅游合作制度,还是云南省跨国旅游合作机制都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影响。文章基于社区感知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得结论是: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旅游要素"、"旅游行为"和"旅游发展"四个层面;居民感知在"区域经济因子"、"旅游行为因子"和"旅游发展因子"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未来发展需要施展针对性策略以优化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竞合模式的江苏沿江旅游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域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旅游空间竞合是指邻近区域在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实现一体化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基于竞合模式的空间组织强调在不同旅游区域之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互惠共赢、动态平衡的空间竞合关系。以江苏沿江为例,文章探讨了基于竞合模式的旅游空间组织,并分析了江苏沿江旅游区与其它相邻旅游区域的竞合格局。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沈鹏熠 《经济经纬》2014,(1):112-117
基于文献回顾,笔者从目的地形象视角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品牌信任、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构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结构维度,并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置因素的效应也得到了支持;所测试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些结论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生态关系的核心是区域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竞合关系,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生态关系有利于打破旅游地各自为政的局面。文章首次采用定量方法来判断旅游地之间的生态关系,从资源价值、客源市场、交通区位、接待条件和资源类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判断矩阵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判断模型,总结出高铁开通前后研究样本的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生态关系具有从竞争向寄生向互利共生方向转化的趋势,而高铁的发展加速了此种转化。  相似文献   

8.
制度性障碍与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东 《经济师》2008,(6):241-243
中国当前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多数都可操作性差,合作的深度有限,原因就在于对制度性障碍的认识不够。文章从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分阶段考察了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中制度性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并借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制度性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为例对中国旅游小企业与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分别从吸引投资,对区域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帮助实现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以及过度商业化等几个方面对旅游小企业与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在对旅游小企业与区域其它产生的带动作用分析中,文章采用了资金流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旅游小企业对目的地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并对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中国西部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为案例,基于19世纪末至今旅游体系在中国发展及其扩展到喀纳斯的相关史料、访谈材料,梳理出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喀纳斯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旅游发展观念导入、畅通旅游通道、连接旅游市场、纳入区域目的地网络、引入旅游服务设施投资等。喀纳斯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展示出旅游体系全球扩张的局限性,对地理范围较大且存在限制性因素的国家,国际游客难以长驱直入到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知名度较低的边远区域。对无法获取直接国际游客流入的生态良好边远区域而言,基于国家尺度之内力量主导的旅游地制造和周边游客培育及流入是其初步融入旅游体系的可行路径,之后可通过加强与旅游体系更广尺度内节点的连接和流动,逐渐提升目的地等级及其在全球旅游网络的重要性,实现在旅游体系的进一步融入。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非对称的技术权力和不同程度的组织间信任引致了核心企业对合作企业采取不同领导行为。从心理定位视角出发,基于技术权力和组织间信任两个变量提出核心企业的4种领导行为——技术锁定、技术防御、技术扶持与技术标准,通过跨案例研究,分析论证了这4种领导行为,并对合作过程中核心企业的领导行为进行了科学解释,以帮助合作企业科学预测领导行为,进而提高运行绩效和网络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非对称的技术权力和不同程度的组织间信任引致了核心企业对合作企业采取不同领导行为。从心理定位视角出发,基于技术权力和组织间信任两个变量提出核心企业的4种领导行为——技术锁定、技术防御、技术扶持与技术标准,通过跨案例研究,分析论证了这4种领导行为,并对合作过程中核心企业的领导行为进行了科学解释,以帮助合作企业科学预测领导行为,进而提高运行绩效和网络地位。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是推动目的地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拓展的MOA模型,运用SEM分析方法,从动机、机会、能力、品牌认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动机层面,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层面,政府支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影响显著;能力层面,自我效能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检验显示政府支持会通过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自我效能会通过责任感、自豪感和个人获益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调节效应显示品牌认同在政府支持、自我效能、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与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推进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理论研究,为目的地营销组织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旅游企业的制度嵌入性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四川剑门蜀道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为样本,对制度嵌入性与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流入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明显;知识流入在正式制度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提升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合作关系对合作创新的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的社会网络视角,对网络层次的关系特征如何通过双边层次的关系质量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的过程欠缺机理性认识。结合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和知识转移理论,分析网络联结强度、企业间信任以及技术创新模式三者间关系。利用327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经济型信任,强联结会带来更多情感型信任;情感型信任更有利于渐进式创新,经济型信任更有利于突破式创新;联结强度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是通过情感型信任传递的,而联结强度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是通过经济型信任传递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是区域旅游合作主体合作行为的必然结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区域旅游合作主体产生合作行为的根本动因。笔者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引力系统、干扰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引力系统和干扰系统导致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行为,在辅助系统的支持和保障下,区域旅游合作就成为现实,其中,引力系统和辅助系统是拉力,干扰系统是阻力,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于行为主体,形成稳定的区域旅游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峡旅游合作区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勇  卢桂芳 《经济地理》2006,26(1):169-172
区域旅游合作已为实践所证明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海峡两岸旅游资源既有相似,又可互补,具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海峡旅游合作区构建背景的基础上,认为合作必须从时间、空间、关系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构建。最后提出了海峡旅游合作的创新对策,以期对合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居民信任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数据,经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信任水平高于城市居民的信任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关系网络更为紧密,关系网络中互助行为更多,对宗教更虔诚,对公共决策更关注,对社会经济地位的自我评价更高,对正式制度更加认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