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以贷款形式存在,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防范和化解贷款担保风险,确保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信贷资金安全是避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中担保力最弱的一种,其风险的防范对于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内在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个人类贷款营销和投放力度,个人消费贷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个人消费贷款高速增长过程中。抵押担保是该项业务的主要担保方式,成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缓释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个人消费类信贷业务的快速稳健发展。从近几年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抵押担保风险状况来看,虽然各商业银行都加强了对抵押担保的流程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3.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瑛 《现代金融》2010,(8):46-46
由于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相对保值等特点,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在信贷业务中多采用房地产抵押担保方式。但在实践中,房地产抵押贷款经济纠纷较多,一些贷款因种种原因形成损失。因此,银行应加强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切实保障业务稳健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5.
吴元珍 《浙江金融》2005,(5):21-21,25
防范贷款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实行贷款担保(包括抵押、质押或保证)。一般来说,抵押或质押能实质性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保证贷款在一般意义上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谨慎对待。本文根据我国保证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促进保证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6.
贷款抵押担保存在的风险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目前我国贷款抵押担保风险构成有政策、法律、市场和企业主体变更等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防范抵押担保风险,要在应对政策法律调整和改进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对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银行理性的假设下,信用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我国而言,由于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某些不适当干预以及银行自身缺乏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我国银行经常是非理性的,并由此产生制度性的信用风险。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机制建设进行探讨,认为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基础上,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并提高赖账成本。以及建立政府抵押贷款担保保险制度等来达到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姜洪  邵剑 《国际金融》2001,(7):62-64
随着风险防范意识的普遍提高,各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抵押(含质押,下同)的形式发放贷款,贷款抵押对于保障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即使贷款输了抵押,银行也不能高枕无忧,由于抵押制度实行时间不长,加之我国的相关法律也不完善,以及行政及司法部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日常贷款业务中,贷款抵押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有些行政部门的人员不依法行政造成的,更多的则是银行业务部门对腾法律研究不透彻,在办理抵押时的疏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近几年发展迅猛,被银行业视为低风险业务,但其风险也不可忽视,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为了应对相关风险,商业银行应从多方面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如:改善个人信用风险的识别环境;加强信贷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加强法律跟踪,防范法律风险;健全个人住房贷款评估、担保制度;加强对国家房地产政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万丽 《现代金融》2010,(7):45-46
《物权法》颁布后,为我国担保法律体系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担保制度——浮动抵押。这一制度的引入丰富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方式,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主体和信贷业务空间。但由于浮动抵押贷款业务具有不同于传统抵押贷款业务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银行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货款抵押物价值的衰减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抵押品普遍存在贷款存续期间价值衰减的现象。本文认为贷款抵押品管理的核心是抵押品价值的管理,并试图从价值角度分析抵押在信用风险缓释机理,探讨了目前抵押贷款中抵押品价值衰减的原因,揭示了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斌 《海南金融》2009,(4):65-66,84
由于抵押担保方式的安全保障性以及经济性的特点.抵押担保方式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得以普遍推广。正是由于抵押担保贷款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与保障性,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分注重抵押担保措施,而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思想误区。认为只要设定了抵押担保,就有了退路,有了保障。然而,法定优先权就足以使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项下的有效抵押权存在法律风险。笔者根据多年工作体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如何解决该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明显优越于第三方保证的贷款方式,有利于贷款人债权的实现,是各家商业银行贷款的首选方式。贷款抵押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商业银行对这个手段本身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特别是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不少信贷员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足值的抵押物.就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不恰当地把抵押物放在了第一重要位置,而对客户诚信度忽略了,  相似文献   

14.
提高担保贷款有效性的若干问题探讨卫功琦随着《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的正式实施,担保贷款作为商业银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保障银行债权利益的一种主要贷款种类,已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银行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种理应较为有效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中,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在贷款过程中要求贷款客户提供抵押物的情况越来越多。抵押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处置抵押品以保全银行银行信贷资产,理论上是最具安全性的贷款方式。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抵押贷款并非使贷款尝付完全进入“保险箱”,若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这一防范风险的贷款方式反而会成为新的风险“陷阱”。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抵押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我国相关法律对非企业组织性质的界定和担保资格的规定,分析目前非企业组织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接受非企业组织贷款担保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鉴别和处置抵押品时遇到诸多困难,其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抵押贷款业务专业化经营。商业抵押公司是集商品购销与融资担保为一体的专业商业机构,商业银行借助于商业抵押公司的运作,可以有效地调整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规模和期限结构,降低抵押贷款的系统风险,提高抵押贷款业务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业务增长。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是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它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十分重视防范贷款的风险。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企业产权制度还比较模糊,商业票据发展还比较缓慢,金融法规还不够健全,与市场经济发育相适应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够配套,加之“贴现”、“抵押”要求的特殊性和操作上的复杂性,因此信用贷款虽已逐步减少,但在贷款方式中占比仍然很大。而且由于担保行为的扭曲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也不断地发生,银行和企业都越来越感到进一步加强对贷款担保的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增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有的担保、保险体系存在较大缺陷,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仍然蕴涵巨大风险。为提高MBS产品的信用等级以推动我国MBS市场的建立,我国必须积极探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增级发展模式。在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担保、保险体系之前,MBS的信用增级主要应该采取内部信用增级模式。同时,我国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型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保险体系,以进一步为MBS提供外部信用增级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抵押担保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担保方式,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登记规定政出多门,登记流程错综复杂,加上我国商业银行对抵押品的管理尚处干探索阶段,这给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造成了风险隐患,部分风险已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损失。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和外部登记机构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分析风险成因,评估风险结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