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2013-2016年中关村园区企业数据,将创新划分为创新倾向、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以政策供给侧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需求侧的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供需两侧科技政策组合的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供给侧政策对创新倾向的激励效应最强,而需求侧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不同的科技政策组合形式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并且科技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以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为博弈主体构建三方博弈演化模型,通过系统分析政策支持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过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不同政策及政策组合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不同创新主体应采用不同组合政策支持,直接政策与间接政策对鼓励民参军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更加有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科研院所选择协同创新策略;政府需要采用合理的政策组合支持军民协同创新,中强度的直接与间接政策以及低强度的创新环境政策组合相较单一政策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刘微  王慧  雷蕾  于龑 《经济问题》2023,(1):52-60
北京定位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基于主题分布分析路径,采用融合文本分类、主题挖掘和训练集预测的政策文本计算方法,对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及新闻文本挖掘搜集并整理分类,运用LDA模型从供需匹配的角度分析科技金融政策效果,并识别出3类政策主题,且匹配度在整体上处于较吻合的状态,说明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基本满足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需求,但在推动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方面仍然相对宽泛,因此,需要落实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的精准支持。  相似文献   

4.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实际数据为例,对3类双创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仿真,进一步对区域双创政策实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地区双创政策实施与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以前,中西方宏观经济政策调节都经历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主张的交替过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主张并没有共存过,主要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而在2020年后的中国,供给与需求均被关注、强调.二者之间除了具有对立性,在社会背景、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双方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供需双侧发力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同时调节,使供需双侧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双循环体系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四川省承担着西部地区转型探索的重任,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构建政策工具—企业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11和UCINET等软件对2012-2020年四川省颁布的82份创新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内容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对创新给予了全方位激励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发布数量呈现平稳到快速增长再到缓慢回落的趋势,政策效力偏低且可操作性不强;政策颁布主体虽呈现多元化态势但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两个小群体,即以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为代表的执行主体,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办公厅为代表的规划主体;政策工具应用存在过溢或缺失,呈现重供给、轻需求的工具偏好,政策工具作用目标取向模糊;工具应用与创新主体生命周期不匹配,工具内部结构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实维度的公共科技政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科技政策的事实评价是价值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内外公共科技政策文献研究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经济学、科技哲学等理论与数理分析方法,科学构建了基于事实维度的公共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西公共科技政策——《广西创新计划》进行实证评价后显示,基于事实维度公共科技政策评价体系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导向性及可操作性,对公共科技政策制定及其完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大量的区位导向性政策。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施载体之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设立是新时期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无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示范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能力,并且政策效应具有一定持续性,该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其溢出效应显著带动了周边300~400千米范围内城市所辖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示范区政策对邻近城市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虹吸效用,但是影响范围仅在周边100~200千米范围内。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提升城市居民消费活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激励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区位导向性政策创新驱动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未来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三大检索系统看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合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它们彼此间的合作互动对科技创新、产业进步极其重要。正确反映3个创新主体及其合作的成果,有助于评价科技发展现状和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在许多国家被用来作为衡量科技发展状况的依据。借助于这一指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发展极不平衡,其中高校的科研能力迅速提升,而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各创新主体间的科技合作在低水平上徘徊,尤其是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更为滞后。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社区基层治理和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供需不匹配是制约社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主要困境.基于供给和需求主体心理偏好行为,以内在整体感知价值最大化目标为导向构建公共物品供需双边匹配目标优化模型,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从主体心理行为不同角度得出不同供需匹配方案,并提出供需匹配要以供需主体心理偏好为出发点,信息对称为保障前提,供需主体互评体系为手段,形成系统化自主决策机制,进而实现供需高效对接并增进供给整体满意度,为提升城市社区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创新政策内容主体包括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导向等创新政策,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协同度、政策强度和政策完善度3个维度。采用政策赋值量化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指标,指出在创新政策设计中,我国应更多采纳需求导向型和环境支持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关注创新政策协同度和完善度,以引导创新型企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类商业银行虽然加强了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和供给力度,但由于供给侧效率不高,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普遍存在银行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且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完善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中小微信贷产品的供求匹配度,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翔  聂鸣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178-180
从科技创新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地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和其它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6方面对近5年来(2000~2004)国内学者研究科技创新政策的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政策对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政策作为管理学与政策学的交叉领域,其运行系统也极为复杂。从政策制定、实施、评估3个阶段动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复杂性特征,并从复杂性政策的研究范式入手,阐述不同仿真方法在科技创新政策领域的运用。最后,总结了将复杂理论引入科技创新政策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在对政策仿真方法作出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政策仿真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整体和分阶段两部分出发,在对政策数量、政策类别和发布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985—2022年青海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政策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青海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时间的连续性和部门间的协作性不足;政策工具的协调性较差,具体表现为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呈现非均衡性,三类政策工具内部的使用也呈现非均衡性。最后,为青海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中国1999—2022年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变迁情况,将政策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99—2005年的改革发展期、2006—2011年的自主创新探索期和2012—2022年的创新驱动期。然后运用文本挖掘工具分析这3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对其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点度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以及小团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总结了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变迁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注重有序管理,此时创新、技术和企业并未得到重视;在第二阶段,围绕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服务逐渐得到重视,资源也开始向科技、创新和企业集聚,自主创新的探索势头向好;在第三阶段,创新更加受到重视,研发一词首次出现,同时研究和科研的重要性均有所提升,可见本阶段重视创新的应用,呈现创新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知识供需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权重的赋权方法;依据知识需求方的知识需求,构建了知识供需匹配要求度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知识供给能力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知识供需双方的知识供需匹配度,对知识供给方进行选择。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祝侣 《江南论坛》2023,(2):28-32
上海科技创新的政策内容已经涵盖了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中介等各种创新参与者,涉及了创新链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如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等,基本形成了领域广泛、类别齐全、工具丰富的政策体系。本文对上海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箱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了科学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供需度、适用性、衔接性三方面提出了不断完善上海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通过引入以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博弈各方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收益和在现实供需关系下的收益格局,特别是私人参与供给下的博弈均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国内的经验借鉴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