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形势下农民工城市就业现状及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少峰 《金卡工程》2010,14(5):255-255
今年春节后,国内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进城务工农民作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因此,在享受农民工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政府应当履行责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劳动保障的权益维护己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在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虽然一些城市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吸纳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每年年初部分沿海地区出现的农民工退保潮反映出社保制度中存在着许多漏洞。不能将农民工参保又退保的现象,仅仅看做是农民工个体的一种主观和短期行为.而应该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和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难题及深层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农民工在其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关系着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也关系着整个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王靖洋 《中国外资》2009,(10):143-143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被提升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虽然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群体,但却不能真正享受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避免两级分化的社会失衡,是各级政府、工会组织和劳动保障部门所必须面临的义不蓉辞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被提升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虽然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群体,但却不能真正享受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避免两级分化的社会失衡.是各级政府、工会组织和劳动保障部门所必须面临的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论是经济基础保障、制度保障,还是社会体系保障等各方面都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监督机制,缺乏必要的救济途径。所以,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使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让农民工和城市人一样平等享有合法权益还任重道远。为激励政府把做好农民工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必要把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队伍越来越壮大,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是在其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养老保险的问题,农民工参保率低,退保率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立法缺失、统筹层次低、缴费水平高、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为合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应努力发挥作用,农民工自身也应该转变意识,积极参保。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民工潮”,但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由于以身份甄别为特征的户籍制度的限制,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社会歧视,他们在城市缺少平等的竞争环境,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切都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的“农民工”这个称谓。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就有必要逐渐淡化“农民工”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张骁骁 《金卡工程》2010,14(4):14-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农民工阶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阶层,他们是一个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乡消费差异的农民工市民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考量1978~2010年间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正向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向冲击,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有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鉴于此,关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扩大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路径和实现步骤主要包括:将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改革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固定工作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作;在此基础上,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国民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来说,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并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在实现城乡两类制度有效衔接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创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城乡两类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在整合两类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保持基本模式一致,分别保持财务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抚养比"比"系统老龄化"更能反映缴费人口的真实负担。文章借鉴"人口抚养比"概念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抚养比",发现,当前我国中部地区职工医疗保险缴费人口真实负担最重,西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负担最轻。未来,我国医疗保险改革方向是提高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同时将覆盖面扩展至农民工的难度不断加大,通过降低职工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和老年人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来降低制度抚养比的效果不明显。为降低制度抚养比,应抓住当前职工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时机,对退休老人实行分类终生缴费:养老金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缴费养老金的退休老人,由政府按照最低缴费养老金的2%进行代缴;养老金水平高于最低缴费养老金的退休老人,由个人缴费。  相似文献   

15.
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制度因素、禀赋因素等等。在所有因素当中,金融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资产配置平衡程度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影响机理,最后提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的金融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何毅 《保险研究》2012,(5):97-110
截至2011年底,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全民医保"基本实现。由于人们倾向于认为参保人数的持续增加对医保基金结余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扩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担心医保基金的偿付能力。采用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试图找到扩面进程和职退比(在职参保人员与退休参保人员之比)对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的内在和动态影响,寻找各地区在剔除扩面影响下的特殊应对策略,借以对"全民医保"收官阶段的医保基金结余管理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新农保"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解决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职业之间流动所产生的问题,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新制度如何增强失去传统保障形式的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标志着全民医保体系的确立,但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加快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首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衔接,进而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衔接,分两步走实现城乡三大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199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前景理论考察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显著影响,并且该影响具有不对称特征;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对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而言,这些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符合前景理论特征,而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不符合前景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20.
We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of low-skilled, rural workers to urban centers has a negative causal effect on innovation of firms in such urban centers. Our tests exploit the staggered relaxation of city-leve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which facilitates rural residents to migrate to cities. We fi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nnovation for firms headquartered in cities that have adopted such policies relative to firms headquartered in cities that have not. Overall,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that an abundant supply of low-skilled workers increases the benefit of using existing low-skilled technology and thus reduces firms’ incentive to innov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