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平 《魅力中国》2014,(5):125-125
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数学兴趣。在组织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学生介绍,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2.
崔艳峰 《魅力中国》2010,(21):66-66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围绕课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向晓东 《魅力中国》2013,(20):163-163,166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复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票侄务。  相似文献   

4.
张妍 《魅力中国》2014,(25):145-145
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工具。本文从创新内容引口诀、合作探究编口诀、形式多样背口诀、联系生活用口诀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上好小学乘法口诀课。  相似文献   

5.
施冬兰 《魅力中国》2010,(16):254-254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针对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数学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旧教材而言,高中现行数学新教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主要从高中数学必修1、2的内容与高考的联系及学习对策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琳 《魅力中国》2010,(1):103-10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提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其价值是不同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数学,因此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今数学学习的关键。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发展,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杨璇 《魅力中国》2013,(8):208-208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创设活泼愉快的教学情景,以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所要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梁巧丽 《魅力中国》2010,(3):164-164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如:七年级学生从六年级升八中学对学习方法缺乏认识.所以首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等内容作以介绍。然后再讲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七年级指导的中心;对于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文琳 《魅力中国》2013,(32):143-143
学习方法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桂玉 《开放潮》2006,(3):55-56
传统数学突显其学科属性,使数学教学被赋予了浓厚的学科色彩。单纯的知识传授知识导致了教学内容抽象单调,教学过程严肃乏味,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应当成为教学的目标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直是数学课堂数学教学的老课题。新课程提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冬梅 《魅力中国》2014,(26):134-134
数学教学也是学校学科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问题是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营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取到高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我校老师正在积极探索“讲练结合,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方法,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应着重思考提高自己有效学习效率。平时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数学中,有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重视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究其原因是:同学在解题时缺乏反思的习惯。本文我将从数学反思的含义、内容、习惯培养三方面谈自己在数学学习,提高效率中的亲身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3.
陈华 《魅力中国》2010,(3):175-175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作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刘晓静 《魅力中国》2013,(14):147-147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满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努力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刘海涛 《魅力中国》2013,(19):235-235
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拟定;新标准对目前“繁”、“难”的数学内容适当做了删减,并要求教材编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身学习数学既繁琐又难,加上其它种种原因,使初中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不愿学习数学,;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找原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段忠云 《魅力中国》2009,(29):89-89
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由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内容变化,学习学习方法脱节等原因,造成中小学数学衔接难。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正确引导,使小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初中学习生活中,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常斐 《魅力中国》2010,(11):241-241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蒋水菊 《魅力中国》2010,(17):238-238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教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和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杨胜利 《魅力中国》2013,(17):146-146
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硬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了数学知识、结论的传递和接受,忽视了数学学习过程。为了落实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的不良效果,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要融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就成为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奎龙 《魅力中国》2013,(26):164-164
本文结合《技工学校数学课教学大纲》相关内容、课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技工学校数学课的合理教学课件设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