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差异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表现出模式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特点,这种差异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可根据劳动者和居民的身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的改革,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以纵向和横向转移支持手段缩小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地区差异,通过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规模以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的适度差异,中国应实施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合理化、促进养老保险费改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制度化、改革政府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湖南省冷水江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清查.共查出吃空饷人员178人,追缴资金218万元。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加快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截止到1999年底,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为642.6万人(仅包括劳动部门管辖内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占全国机关事业单位总人数的16.8%;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职工人数为l19.8万人,占本年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  相似文献   

4.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一直饱受诟病,2015年1月国务院在破除养老金"双轨制"上迈出实质性一步,颁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然而改革的政策衔接、替代率过低、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成为在"双轨制"改革中的拦路虎,中央及地方政府都需要尽快出台改革实施细则与配套的政策措施,推进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目前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财政供养人口偏多。以于都县为例,截止1999年底,县财政供养人员已达1.5万人,与全县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4。财政供养人口急剧膨胀导致财政不堪重负。虽然全县财政收入以年千万元的幅度增长,但随着财政供养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新增财力的80%都用于工资性支出,财政增收的钱大部分被“吃”掉了。二是单位开支水平相差悬殊,部门之间苦乐不均,规费收入、罚没收入与预算安排脱节,综合预算管理成效不大。三是财政资金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浪费严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车辆经费支出过大,而正常公务经费却不能保证,影响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责任主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在于对政府责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政府在制度设计、配套措施、转制成本等方面责任的缺失是制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瓶颈.合理定位改革中政府责任的政策选择是:以公平性价值理念推进改革;以帕累托改进为原则优化制度的结构;明确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至月人均1700元左右。谢旭人在此间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明年将在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基础上,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全面三孩”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再进一步分析各项政策参数优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状况和财政责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背景下,“全面三孩”政策可以提高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各项政策参数优化措施不仅改善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还能降低政府的财政责任。因此,为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进一步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强化生育激励和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今年,甘肃省通渭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各项制度和优惠政策.全面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为全县332个行政村859名现任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共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15.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664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精简行政层次、建立三级政府,改革的难点是分流富余财政供养人员、化解历史债务。调查发现,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之所以难,除了分流就业渠道过窄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加大了行政运行成本,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1.
田振刚 《财政监督》2012,(12):28-32
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三年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支出金额165.35亿元,余额101.19亿元。从单位类型来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无论是从"小金库"的个数还是金额上,在不同单位类型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说明目前我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以财政供养为主的单位"小金库"问题更为突出。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小金库"金额所占  相似文献   

12.
文摘精萃     
我国财政将有被拖垮的危险 “吃皇粮”队伍膨胀已达极限 当前,财政供养人员队伍庞大,增长迅猛,管理失控,我国财政不堪承受。据统计,改革初期,全国总人口中,大约50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而现在约30人便养着一个“吃皇粮”的人。 资料表明,截至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大高于同期我国总人口27.1%的增幅。财政供养人员的膨胀,导致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头费”吃掉。按平均每年1万元一个人经费标准计算,现有的财政供养人口一年就需要财政供给经费3600多亿元,吃掉的几乎是国家总财力规模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体现公平的“调节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受到了国家领导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据统计,2005年全国社保三项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716万人、13783万人和10648万人,截至2005年底,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已为4000余万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但是,我们构建的社保制度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达到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保水平,如何加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运作和监督管理等等,则是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统筹层次;设计公平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我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87年,武陟县实行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企业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和完善。2001年度,全县已参加养老保险企业125家,在职职工12577人,离退休职工2500多人,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达98%。全年应征养老保险基金1100万元,实征1140.7万元,征缴率达104%。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上海和北京两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的比较,以"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为突破口,分析了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和财政负担较重的原因,认为导致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增加、财政补贴额度逐年增高的原因除了制度内赡养比降低、制度参数设计缺陷外,上海市较早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过,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市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表面上的确加剧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形成,但是综合考虑财政支出情况看,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是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支出的负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也是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国务院安排,由人社部、财政部制定的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已取得较大进展,2014年开始进入制度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底我国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具体如何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未来可能有两种改革路径:一是对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由中央财政承担兜  相似文献   

18.
公益事业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事业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事业,在中国,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目前中国尽管有各类事业单位112万余家,从业人员总数达2250万人左右,占我国财政供养公职人员总数的70%以上,但是,仍然没能解决公益事业科技产品供给问题.本文在考察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益事业承担主体分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行事业单位体制特点,认为对公益性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必须与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分类改革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下各类公益事业的特征和事业单位的职责特点、业务范围等对现有的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形成一种分工明晰的公益事业财政科技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一)发展历程现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1955年,成型于1978年。从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实行与企业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起,到90年代初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再到2008年国家再次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路程。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仍未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国家法律法规,虽历经20余年改革,使其仍处于十分零碎、半原生状态。  相似文献   

20.
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决定》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